按照庆修的要求,这些人必须将自已方圆二三百里之内,所有的敌人全部扫平肃清,才能允许他们向自已投降。
而且就算是投降,也是去掉他们所有的兵权,仅仅保留一些财富在一方继续做自已的土财主,和自已的后代好好过日子,成为一方军阀更是想都不用想。
这条件虽然看似极其苛刻,但庆修也另外表态,他们可以不接受自已的要求,而相对的,等到天军杀到之时,必定将他们斩尽杀绝,断无遗种!
不得不说,庆修的威慑确实有效,这也得益于他常年征战半岛的威名以及火铳利炮。
他的命令一下达, 半岛各地方立刻相互厮杀吞并,其战争惨烈程度甚至远胜于之前的起义内战。
而他们如此拼命斩杀自已人,所求的只不过是能够让庆修能够接受自已的投降,当真是滑稽!
不过这场闹剧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唐军的推波助澜下,他们相互厮杀仅仅只十余天,这片区域所剩下的残余势力便从几十个被压缩成了五方势力。
这五方人马基本上都是原先官兵军、起义军的残留,战斗力勉强能看得过去。
他们在这场厮杀下存活来之后,原本还想凭借手上的兵力和人马继续和庆修谈条件。
可后者早就看出他们的意图,连夜派遣李孝恭将距离他们最近的一方势力攻破!
大军抵达时被他们攻击的这方势力还仍然在全军休息,李孝恭手段极度雷霆,才不过一夜就解决战斗,甚至乱军之中还活捉了他们的首领,毫不留情地将其格杀,并且将其剁成肉酱,直接发给各方势力让他们亲自看看不投降的下场。
这一手敲山震虎的收效绝佳,无论哪一方得知战况之后都是又惊又怕,他们这才发现唐军竟然比自已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太多!
这是余下的四方势力首领再也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各自起身前往都城,准备把自已的地盘和士兵全部打包上交给庆修,以此来换取一条活路。
……
当这些首领都跪在城外,等待召见时,却不知庆修已经在城墙上远远看到这些人。
“李日顺,此前曾是起义军的一方将领,其手下掌控有八镇。”
“申俊,原是官兵出身,而后又投降起义军,他手下的地盘最大,足有一道,兵力也最强……”
庆修示意身旁的士兵不必读下去了,“他们怎么说,无条件投降?”
士兵回答道:“他们说,愿意接受投降的一切要求,但唯独希望有一点您可以格外开恩。”
庆修眉头一皱,“怎么说?”
“他们希望朝廷可以册封他们爵位,允许世袭罔替,并且允许他们可以保留少量的侍卫,保全自已安全。”
不等士兵说完,庆修就已经轻蔑的笑起来。
封爵位,保留少量军队当做自卫,这些人当真是在做梦。
都已经是自已的囊中之物,还敢提这种条件!
“开城门!我亲自去见他们!”
此刻外面等待投降的头领一直见不到庆修,正有些心慌时,忽然间城门开,庆修大踏步的走向他们,当场立刻叩头拜见!
庆修愿意见他们,在他们看来自已投降这事算是成了一大半了。
“拜见庆国——”
还不等他们把话说完,庆修直接劈头盖脸的质问:“尔等想要世袭罔替的爵位?”
这话问的气势汹汹,几人面面相觑不敢作答,还是申俊主动开口:“您看,我们虽然对大唐社稷没有太多功劳,但毕竟也是为您扫平这百济国最后一方,纵然没有功劳,也算是有苦劳。”
“若是您觉得我们配不上,哪怕不过是册封我们一个最低的爵位……”
庆修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既然如此,尔等还是不必投降了!”
话音落地,士兵们立刻以长枪狠狠顿击地面,那整齐划一的声音听的四名首领心慌。
“大唐的爵位唯独只有立下不朽之功者才可获得,凭你们也配?”
“你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我允许你们投降,是给你们最后一道恩赐,可以不被灭族,但尔等竟然以为这是功劳?若是我大军直接杀到,将你们全部灭族,日后朝廷也无需出钱供养你们这几个蛀虫,岂不是更加省事?”
这话的分量极重,几名头领已经显然开始汗流浃背,小心翼翼的看着那些虎狼般的唐军士兵。
要是他们现在动手,完全可轻而易举的在此地将他们全部杀光。
“尔等放心,你们能够信任我,孤身前来投降,我也绝不会趁机将你们杀死,现在离去,下次见面时尔等就别怪我不留情面!”
他丝毫不给这些人留阶梯下,只给他们两个选择:
要么死,要么全盘接受自已的要求,不带一点条件投降!
“诸位,请吧!”
校尉亲自上前,提起长枪表示要送客。
然而实力最弱小的李日顺却直接跪地叩头,当场高声说道:“我愿意全盘接受庆国公一切要求,您怎么安排我便怎么做!”
此人带头,其他人也马上按捺不住,纷纷叩头表示投降!
不然真等到唐军杀到门前,他们可是真的要被诛灭九族。
无论如何,现在投降至少后半辈子还能当个富家翁,暂且如此吧!
申俊身边的人接连投降,他当场便被架在火上烤了。
他心知,一旦自已拒绝投降,庆修下一步只怕就是让这些人立刻联手,起兵前来讨伐自已!
这三个人都和自已有不少的昔日仇怨,若是他们有机会,自已一家老小必定极其凄惨!
“我,我也投降,之后全听庆国公安排,全无半句怨言!”
申俊马上叩头,这次他真是无可奈何了。
庆修没有再去看他们一眼,心下只有无尽的鄙夷,这些人也只配如此了。
“如之前我通告你们那样,尔等可以保留一部分家产,并且留住自已的祖籍地,但不可招募侍卫,打手,身死之后,一半田产收回朝廷,子孙死后田产再收一半,如此往复,直到其田产不足百亩时,方可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