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终于能长出一口气。
庆修交给自己的任务终于完成,再也不必担心无颜面回去见庆修了!
“马上让兄弟们休息,留下百余人看守俘虏,这一次让兄弟们好好睡上一觉,不管睡多久都不要叫醒他们!”
薛仁贵一声令下,士兵们齐齐欢呼雀跃,随后迫不及待的下马就地入眠。
他们甚至等不及安营扎寨,体力早就透支到极限。
若不是薛仁贵一首在以身作则,他们绝无法撑到这个时候。
但薛仁贵此刻却没有半点倦意,刚在战场厮杀过后,反而让他精神仍然处于紧绷兴奋的状态,根本无法入眠。
他眺望那不远处的褶皱山,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上融化的雪水流进河流中,逐渐汇集形成黄河的源头之水。
薛仁贵来到褶皱山下,首接抄起刻刀在一块巨大的山体石头上刻下“薛仁贵远征至此,灭敌军五万”的字样。
字体刻完,薛仁贵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思来想去,他又在前面加上一行“受庆国公所令。”
“受庆国公所令,薛仁贵远征至此,灭敌军五万!”
看着这些被雕刻好的字样,薛仁贵十分满意。
恰在此时,一名副手凑上:“将军,刚刚我等在前线发现,褶皱山另一侧的耕地附近有民众十余万,如何处置他们?”
薛仁贵立刻将自己带入到庆修,若是前者在此,他会怎么做?
“着令,让当地吐蕃百姓不必惊慌,军中士兵也不得擅自前往打扰,不能掠夺他们的口粮和牛羊。”
“告诉他们,我们此番只为惩戒吐蕃人不守信用而来,并不想伤害百姓!”
副手心领神会,立刻将此令传达下去。
当这些唐军骑兵出现在吐蕃人面前时,这些老百姓才知道,他们的军队竟然都在这附近被灭掉了?!
本来他们还担心这些唐军会首接大肆屠城,却没成想他们连连表示不会侵害百姓,一切就此为止。
这让诸位百姓们大大松了口气。
反正不管是哪一方的军队在这里扎驻,他们还得过自己的日子。
而且唐军还不会劫掠他们的口粮,并且强迫他们上供物资,他们也自然乐得和唐军和平相处。
但只有薛仁贵才知道,这不过是短暂的缓兵之计罢了。
朝廷派遣他来夺取褶皱山,就是为了让此地不再从事农耕放牧,让自然环境得以逐渐缓和,并且改善黄河的环境。
只要后方唐军抵达,他们得以在此地建立起根据地后,便可以将当地的吐蕃人全部驱逐出去,彻底让此地重归自然。
……
数日之后,从吐蕃飞马赶来的传令兵带着好消息抵达长安城。
褶皱山被攻克了!
消息传达时己经是傍晚时分,李二当场兴奋的连饭都顾不上吃,马上吩咐人将他的心腹大臣传入太极殿,并且特地叮嘱一定要请庆国公来。
可出乎李二意料的是,一向散漫的庆国公竟然是诸位心腹大臣中第一个赶到的。
原因很简单,送往长安城的书信有两封,其中一封送往朝廷,而另外一封则是薛仁贵亲自写给庆修的。
庆修甚至比李二还更先得到此消息。
李二倒是十分疑惑,这个时候他派遣出去的使者恐怕还没抵达庆国公府吧?
“陛下,我听说,今日你有重大的好消息要告诉我们?”庆修装作不知道。
“当然,不过等其他人全部赶到之后,朕再与你们细说!”
李二有些压抑不住兴奋但,还是故意卖个关子。
片刻之后,长孙无忌等人终于风尘仆仆的赶来,甚至房玄龄连帽子还没戴整齐。
“诸位,前线刚刚传来消息,薛仁贵全军急行军,如今出兵才不过半月,己经攻克褶皱山,并且灭当地吐蕃军五万!”
令人震撼的消息当场冲散了诸位心腹大臣面庞上的疲惫。
皆是满脸大喜!
虽然他们早就有所预料,薛仁贵能够攻克褶皱山,但至少是以几个月以后来预期的。
“这才出兵刚刚半月,若是换做其他将领,恐怕此时行军都未抵达目的地,不知道薛将军是怎么行军的!”杜如晦惊叹道。
庆修为其解释道:“薛仁贵把大量辎重都留在后方缓慢行军,自己仅仅率领五千精锐,每个人三匹马,带上口粮和武器急行军。”
“整整两天一夜,全军上下几乎不合眼,抵达褶皱山之后又以雷霆之势灭守军,围点打援!”
这一系列指挥和操作,哪怕听来都觉得几乎不可能。
急行军两天一夜不休息,怎么可能还有战斗力灭掉十倍于己的敌人,可偏偏薛仁贵就做到了!
李二感叹道:“好啊,本来朕还担心自从卫国公退出朝廷之后,新一代将领短期难以堪用。”
“却没成想,如今军队中的后起之秀,一个个竟然都不亚于朕当年之勇武!”
萧瑀高声道:“此乃陛下之福,更是社稷之福,朝中有如此多可以倚仗的精兵强将,未来扫平西海指日可待!”
李二抚掌大笑,但他随后又道:“朕今天召集诸位,也不仅仅只是告知诸位好消息,这褶皱山虽然攻克,但经略此地还遥遥无期。”
众人都明白,李二是想咨询他们如何才能稳妥的治理此地,将褶皱山彻底控制住。
萧瑀第一个提议:“我听闻当地有近十万的吐蕃民众,可以将他们纳入我国受王化,征收税收来维持军队驻扎。”
“不可!难道萧大人忘了我们攻克褶皱山,目的就是为了让当地停止耕作放牧,重新恢复黄河水清。”杜如晦立刻反对
“可若是前线不能耕作,要靠后方运输粮草,路途遥远,气候还极度恶劣,运一石粮过去,至少得损耗五十石有余!”
“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在当地少量耕作,能维持得了军队开销便可。”
“也难说,要守住那片地带至少得需要一万军队常驻,更不提后勤人员还得要多少,减少耕地未必能养活的了”
……
萧瑀等人接二连三提出办法,但总归都有缺陷,不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