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但愿人长久

第355章 《但愿人长久》

作词:苏轼。

这四个字一出来,观众们都精神了。

“第几次了?”

“两次了!上次作词人是岳飞,这次轮到了苏轼!”

“好好好,什么时候拉李白出来看看?”

“我看这次还有谁敢说词写的不好!”

前面几首歌虽然好,但是仍然有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吐槽歌词太大白话,不够高雅。

现在好了,苏轼作词,谁敢说不高雅?!

作词是牛逼了,不过小黑子们也严阵以待准备开喷。

用名人诗词作为歌词,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没人喷歌词,坏处是有人喷作曲编曲。

比如《昨夜书》就有吹毛求疵者批评续写的几句是狗尾续貂,并且存在丑化民族英雄行为。

不少人扬言要历史学界封杀许诺,然而这种论调被李同尘教授毫不客气一通贬斥。

小黑子们转而要求文学学会禁止许诺用古诗词当做歌词,声称这是玷污传统文学。

只不过在文学大佬苏星海的一句:“妈的,写的这么牛逼,卧槽!”中偃旗息鼓。

小黑子们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这次又让他们逮住了机会。

此时,各大卫视底牌齐出。

魔都卫视:《但愿人长久》,林晚晴。

其他卫视,都上了天王天后级别的歌手。

央视:顶流明星。

决一死战吧!

魔都卫视后台,许诺看着舞台上的林晚晴。

银白的月光下,林晚晴一袭华丽的汉服长裙,气质清冷,整个人如同天外飞仙。

惊艳了所有人。

“卧槽,嫦娥!”

“真好看啊,像是仙女!”

“我决定了,我要跟诺言公平竞争!”

“我彻底爱上了她。”

“好走不送,1V5通天代,战绩可查。”

“又疯了一个。”

舞台上林晚晴一出现,收视率一路暴涨。

甚至走出了一条夸张的直线。

四大卫视收视率有高有低,只有魔都卫视收视率走势最夸张。

“卧槽!”万千揉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

宋明瞪大了眼珠子,人都傻了。

这也不怪他们大惊小怪,林晚晴之前没上过魔都卫视,央视倒是上过几回。

她上的时候收视率虽然有提升,但那毕竟是央视舞台,影响因素太多,很难对林晚晴的影响力有个清晰的认知。

这一次,他们终于享受到了央视的快乐。

林晚晴+诺言=收视率保障。

“这次我要拿下四大卫视第一!”万千豪情万丈道。

宋明点点头:“好好干!”

用最霸气的语气,说出来不怎么霸气的话。

魔都卫视现在平均收视率跟芒果台相差无几,林晚晴上台以后已经开始超了。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中秋晚会,第一的位置是稳了。

舞台上,林晚晴空灵,充满仙气的声音响起。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月色下,林晚晴衣袂飘飘,宛若天仙,声音空灵,一开口就征服了所有人。

她的声音本就偏向于清冷,这首歌对她来说正好能发挥她的特色。

许诺还好,毕竟经常听她这么唱歌,没太多感觉。

其他人就不一样了,看着舞台,听着歌声,感觉自己像是要飞到天上去了。

古典诗词,在流行音乐的编曲之下,居然唱出了浓浓的古韵。

旋律优雅,作词一字不改,却能够把诗词跟流行音乐完美结合。

古代诗词,本来就有曲调,只是诗词能够流传下来,古人的唱法却早已流失。

后人无法得见当年秦淮河畔唱这首词的风采,但众人听到林晚晴唱的这首《但愿人长久》,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就是原唱。

一千年前,古人也许就是在画船上喝着酒,唱着这首歌。

“牛逼!这首歌过后,林晚晴的天后的含金量又要再上一层楼。”

“我一直认为所有对古诗词的胡编乱改都是亵渎,然而想要直接用古诗词来当歌词,难度很大。”

“没错,诗词的写法,本身就跟现代语言的说话方式不同,改不好就是垃圾。”

虽然才唱了几句,但是观众们几乎一边倒地认可了这首歌。

舞台上,这首歌的舞台效果不多,月亮,云朵,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钢琴声,大提琴声,伴奏有些安静,不那么嘈杂。一阵风吹来,舞台上雾气飘动,林晚晴像是真的变成了仙人一样,凭空而起。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林晚晴衣裙飞舞,像是踩着云朵一一样,优雅地飘向上方的月亮。

华丽的衣裙,空灵的歌声,林晚晴云端漫步,引发了观众们一阵尖叫。

即使是已经见过彩排现场的人也也忍不住喝彩。

太美了,人美,声音更是如同仙音。

吊威亚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是用在中秋这样的舞台上,用在这首歌,用在“我欲乘风归去”,居然真的给人一种乘风归去的感觉。

“我就说是嫦娥吧!”

“直接开始奔月!”

“在下不才,姓吴名刚,家住嫦娥隔壁。”

“什么隔壁老吴。”

观众们都被这首歌征服了。

最明显的特征是热搜榜上,半首《但愿人长久》登顶第一。

后面还有几条诸如“林晚晴天外飞仙”“魔都卫视嫦娥奔月”“苏轼《水调歌头》”的热搜。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半首《但愿人长久》占热搜。

月圆之夜,听着电视机里林晚晴唱《但愿人长久》,看着大屏幕背后的水墨诗词《水调歌头》。

离别和思念的情绪,一下子填满了观众的内心。

太应景了,苏轼《水调歌头》,本就是苏轼在中秋所做,用来抒发对“三苏”之一,也是他弟弟苏辙的怀念。

这一年,苏轼外放密州(今诸城)任太守,此时的苏辙任齐州(今济南)掌书记。

二人未能得见,苏轼有感而发,把对苏辙的无限思念,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之名流传千古,但同为“三苏”之一苏辙名气却远远低于苏轼。

不是苏辙不强,实在是苏轼过于强大。

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苏辙,历史上第一个“扶哥魔”,有人戏称两人的关系是“苏轼跟他的大冤种弟弟。”

苏辙这辈子,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

随着苏轼犯的错越来越大,得罪的人地位越来越高,苏辙的官也越来越大,最后甚至做到了守尚书右丞(副宰相)正二品。

哥哥苏轼不断被贬,弟弟苏辙一边升官一边捞哥哥然后被贬。

只能说不愧是千古第一大冤种弟弟。

听着这首歌,好像一下子让人体会到了苏轼当年的心情。

舞台上,林晚晴歌声还在继续。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弦乐安静典雅,月亮在静谧的空中散发着皎洁的银光,林晚晴飘然落地。

歌声里百转千折,回响在现场,空灵,缥缈,好似千年前的歌声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不疾不徐,不骄不躁的音乐,却把直遗憾体现地淋漓尽致。

中秋团圆之夜,亲人无法相聚,是每个漂泊者的遗憾。

今天的中秋晚会,《在他乡》《天之大》,不断地铺垫这种思念,《但愿人长久》让这种思念达到顶峰。

舞台上林晚晴声音不高,像是发出了一声长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千古名句,是无数文人骚客在表达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必定会用到的句子。

这句话意思其实很简单,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可以用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也可以用在朋友,恋人身上。

《但愿人长久》歌曲结束,很多人都还没回过神来。

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演唱,又是一个封神现场。

《水调歌头》被誉为中秋词第一,加上林晚晴的演唱,这首歌也被粉丝称为“中秋第一曲”。

很夸张的评价,但是却又不少人认可。

要知道如今的网友要求极高,不管多牛逼,到了网上,网友都是一句:“还得多练”就打发了。

这时候居然有为数不少的网友表示支持,足见这首歌的魅力。

短短几分钟,热搜榜上风云变幻,但是《但愿人长久》热搜第一的地位始终无人可以动摇。

央视请的流量明星,新歌开场,也只能屈居次席。

芒果台更是只拿到了第六,其他卫视请的天王天后,也甚至都没能挤进前十。

关注度差距显而易见,这首歌结束后的收视率,给了魔都卫视一个大大的惊喜。

魔都卫视收视率第一,跟芒果台收视率中间还差了个第四名。

好评如潮,收视率爆炸。

直播间弹幕一边倒地点赞,网友纷纷点赞。

不仅是网友,还有不少专业人士表示肯定。

魔都卫视中秋晚会,成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