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西南越寿教之乱

随着延寿教的名气逐渐蔓延到整个兴汉,延寿教的模式也被延寿教未开拓的地方的许多人所知。

总有人想模仿延寿教,顺着他们成功的路线复现延寿教的成功。但是情况总是卡在一个难点上——回报太慢甚至没有回报。而只要支撑不住,整个“延寿教体系”立刻就崩了。大家不会再相信一个无法兑现一天两顿饭承诺的教派。

延寿教刚刚建立时,就是周宇用自己带着的粮食投资在那儿支撑着,还有大量的金银进行投入,购买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养着教众们开荒,一直等了一两年才从土地上得到回报。

仅仅用粮食来吸引初期的教徒,对方如果不是和一无所有的流民那样走投无路,真的没有太多向心力。

但种种困难并不能浇灭一些人的野心。他们在延寿教的基础交易上引入了更多宗教的内容,对信徒进行洗脑,想要把他们改造成将所有东西都奉献给宗教的教徒。最好将劳动力和人身自由都一起给了宗教,而宗教只要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就可以。

这样一来,信徒比农奴强一点的部分,就只剩下了衣食住行稍微好一点,有一点人身自由而已,一样的是都没有任何个人财产。

看似这样模仿延寿教的宗教并不能长久,毕竟投入大回报时间长,如果把它当成一项生意的话,真的是个差劲的生意。

可是,越是落后和穷困的地方,这种模仿延寿教所建立起来的宗教就越有生命力。这是因为那些地方人们的生活有的说不定还不如农奴。

农奴只是没有人身自由和个人财产,而这些地方的人个人财产甚至是负的。

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加入一个可以白吃几顿饭的宗教,也不是不行。就算这个宗教给的少,也已经超过了他们人生中那持续不断无所不在的掠夺和剥削。

越是困苦的地方,困苦的人,他们的忍耐力就越高,即使这个宗教一时间没办法维持下去,没能做到承诺,他们也没有怨言,反而继续为教里进行劳动,想着这股生命里难得的温暖要是能继续下去就好了。

有的小宗教没有撑下去,而有的模仿者跌跌撞撞地维持了下来。就算只能给教徒一点点,也让他们有所感恩,终于等到收获之后,才让整个小宗教逐渐有了一点点起色。

但是人地矛盾并没有消失,他们要面对地主的敌视和攻击。有的斗争失败了,而极少数的在斗争中凝炼了自己,成功蜕变成了当地无法忽视的势力。

西南的越寿教就是以极度困苦的民众为土壤,以延寿教的教义为核心,因为运气和坚持最终存活下来,又在地主的进攻中取胜,获得了发展空间并且迅速壮大的一个类延寿教的宗教。

他们本来是没有机会发展壮大的,因为宗教的首领也只是想带着大家一起乖乖当顺民。但当地失败的地主勾结了当地官府,宣布他们为反贼,想用这种方式吓跑越寿教里的人。

结果此举引得越寿教的教徒极为痛苦和愤怒,又不得不进行反抗。结果越寿教的教徒用不畏死的气势战胜了对方,也发现了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反而极为软弱。

原本只是被扣上反贼帽子的他们无奈坐实了反贼的头衔。结果当地无数穷苦人在他们起义之后反而纷纷加入越寿教,带着一股热情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县。

越寿教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抬着前进,根本不用发动群众就自己壮大了。因为太多人打着他们的旗号开始反抗,更多的人有样学样,最终在当地发展成为了一场大暴乱。并且朝附近的其他省蔓延。

在朝廷的文书里,称他们为“越匪”或者“西南教匪”,称“西南地区糜烂”。

那个地方穷山恶水刁民多,收税收不上来几个子,如果要派兵去剿他们,又要耗费不知多少钱,更不知道几年能剿成功。

朝堂上商议来争论去,最终还是不理会激进派的意见,决定先把西南附近还没有乱的省阵脚稳住再说,这场乱子不能再扩大了。

可就算只是稳住阵脚,也得花钱组建一些民兵,当地都得再出力,又得花钱。

西南附近的省份当然怨声载道,可是他们也不敢不做,毕竟如果真的乱子蔓延过来,他们的田地、钱财可都会没了。

越寿教既然起义,以他们穷苦底层人民的底色,当然把地主和富户的田地、财产全部收缴了成为教内的东西。然后学着延寿教的做法,在教内进行分配。

他们规定这些田地都是教内的田地,不允许私自买卖。但是分到田地的人拥有永久使用权,教内也不能剥夺他们的永久使用权,他们也有出租自己田地的权力。

在他们看来,这样一来只要未来越寿教一直在,他们的田地就不怕被人用其他方式侵占,因为侵占不了。而如果自己种不了,也是可以租出去种的嘛。

对于原本可能根本没有生产资料的穷苦人们来说,他们目前对这种分配方式已经感到十分满意了。至于未来如何,他们根本想不到那么远。

可是,越寿教的收缴地主田地并且私分田地的举动,让所有听到这种消息的地主们都将越寿教视为了死敌,认为他们此举是想“颠覆乾坤”。

因为越寿教的行为,引得地主们对延寿教的观感都变差了,认为延寿教也不是没有起兵造反的可能。

好在太多人靠着延寿教吃饭,利益当前他们也会为延寿教开脱。认为延寿教不同的是他们豪富无比,可不是那些西南苦哈哈只会杀人抢田。延寿教要有规矩得多,就算要田都是自己开垦以及花钱买,更是乐意经商。

再说了,教主都当了安右道观察使大人的女婿,和朝廷是一家人,哪里还会有那种大逆不道的事嘛。

因此,经过越寿教的起义,有些地主开始对延寿教有所警惕,而有些地主则反其道而行,反而将家里人和主要的经营重点往延寿教控制的地区转移。

在他们看来有延寿教镇场的地方,治安出众,根本不会有苦哈哈泥腿子起兵把地主们全家杀了抢田地的事情。现在天下这么乱,万一运气不好就碰到这种事了,还不如赶紧往安全的地方跑。京城本来是个相对好的地方,但在京师里住生活成本太高了,官多贵人多见人都要矮三分,住得不爽利。还是延寿教所在的地区好,就算随手买几栋房子过几个月都能一点点升值,虽然是自住不卖也禁不住心里高兴啊。

还有的地主的家业都在本地根本没办法转移,就想办法学着建延寿教的土楼,觉得住进土楼里安全。就算有刁民起义了要杀他们也没那么容易,在土楼里坚持个十天半个月,说不定朝廷的援兵就到了。

因此还真有人跑到延寿教的地盘去请建过土楼的师傅去他们那儿给他们建防御力不俗的土楼,教一教技术。

周宇不在乎技术外泄,当地地主能建起十座土楼都了不起。可是延寿教真的想打,强势推平两座土楼其他的土楼也就不会负隅顽抗了。

土楼的防御依靠皮厚和弓箭等投掷物,轻甲、无甲的步兵打土楼很头疼,但对大盾重甲的步兵来说根本不疼不痒。如果你破不了我的防,就算有再厚的防御我慢慢敲也能一点点敲开。

但外面的人可以把越寿教的事和延寿教联系起来,也可以把他们分开看,延寿教内部却需要统一一下思想。

越寿教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还是一个勇敢的先行者?他们是延寿教的敌人,还是可以争取的朋友?

这些都要在高层之中进行讨论,进行思路的碰撞,然后统一思想。

周宇在得知越寿教的事情后,组织了一次高层的谈话,最终确定了延寿教对越寿教的态度。

延寿教的底色是从流民中开始的,可以说是最穷困,已经到死亡边缘的一群人。就算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但这种底色还是浸入了延寿教的方方面面。

延寿教有太多的高层和中层都曾经是流民,不论他们对越寿教的“模仿”行为如何看,打心里他们对于越寿教是同情的。

而代表了穷苦人民的延寿教,面对也代表了穷苦人民的越寿教,在阶级上就不能主动切割、分裂。

本来穷苦人民就占了此时社会最大的数量和百分比,代表了他们的延寿教应该将这个阶级里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那么它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而如果此时延寿教将自己和越寿教进行切割,甚至斥责、反对越寿教的行为,就会在这个穷苦人民的阶级里产生分裂,分散了力量制造了敌人,还会在延寿教现有教徒中产生思想混乱。

有太多延寿教的教徒是因为受到地主的迫害而破产后被迫加入延寿教的,他们对延寿教的爱和对地主的恨毫不冲突。延寿教如果和越寿教进行主动切割,这部分教徒是会迷茫的,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越寿教做了他们没能做、不敢做的事。

抄地主的家,抢他们的地,想想就爽快!

因此周宇秉承着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原则,决定私下和越寿教搞好关系。此时不寻求和他们的合作,也不去确定双方的关系——到底越寿教是延寿教的“西南分教”呢,还是越寿教愿意成为延寿教在西南地区有自主权的“下属”。

延寿教只是会出于交朋友搞好关系的原则支援他们三样东西:

一批钢制农具,一批宝贵的耕牛,和玉米、土豆、红薯三样种子。

钢制农具他们可以拿来耕地劳动,也可以拿去打架,就看他们自己怎么用了;

耕牛不必说,只要是农民都会喜欢,而且会十分宝贝地使用它们;

玉米、土豆、红薯三样种子嘛就是周宇给他们下的“套”了。高产作物对所有农民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周宇给他们提供“原种”,他们最多种两年,第三年的种子就要根系腐烂而死。

到时候他们只能找延寿教求高产作物的种子,因为种过高产作物的农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获取减少了几倍的收成。

有这个东西的束缚,未来延寿教和兴汉争天下时,他们就不得不听延寿教的指挥。如果周宇愿意,越寿教的教徒也会十分“顺滑”地变身成为延寿教的教徒。

毕竟延寿教里有高产作物的种子,周宇也可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在越寿教时“分”到的田地,除了最狂热核心的信徒,普通的越寿教教徒不需要太多的纠结就会选择延寿教。

当越寿教的高层听闻延寿教的人给他们送来了大批援助,也是激动又兴奋。

他们其实是被迫起义的,虽然现在起义成功了,也见识到了兴汉官府的虚弱。可是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存在着危机感,生怕朝廷大军涌来把他们灭了。那他们真的会害死太多人。

因此延寿教作为他们一开始模仿的对象,对他们来说周宇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现在延寿教送来援助,就等于偶像承认了他们做得对,这对他们的鼓舞是巨大的。

不仅是受到了承认,更有一种有了朋友,有了依靠的感觉,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孤立无援。今后就算朝廷继续派兵来打,他们只要撑住,延寿教肯定也会继续援助他们。

作为延寿教的“粉丝”,越寿教的高层们也听说过延寿教从海外获得了高产奇种的事。这一次能获得据说能每亩产几千斤的作物,也是让他们欣喜若狂。

对于这些种子“水土不服”需要间种“原种”,今后得从延寿教那边不断获得原种才能种,否则会根系腐烂而死这种事,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么好的东西,有点小缺点根本不算事。他们觉得,今后找延寿教再拿原种就行了嘛,人家都支援了这么多农具还有耕牛,怎么可能舍不得一些种子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