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 同门相残

河北曲阳,黄公山上。

墨祖来寻兵祖,说以庞涓嗜战滥杀之事,兵祖嘻嘻哈哈,先说此事不归己管;因见墨祖不悦,遂推出爱徒孙宾,使去对付庞涓。

墨祖便问:孙宾何在?

王敖老祖:已毕业下山,还归齐国故乡去矣。

故友相见,自是亲热,置酒相待。

当日宴罢,墨祖便即下山,来至大梁,探看庞涓动静。

刚至大梁,便满街闻说庞涓炙手可热,又自恃其能,威压国相;更常向国人吹嘘,说欲西平秦国,东灭齐鲁,南吞楚越。

墨祖闻此,便对门人说道:庞涓此人好大喜功,非以孙宾代之,则中原兵祸不解。

弟子:师祖将以何策,使孙宾以代庞涓?

墨子:为师自有妙策。

当下计议已定,墨祖乃着山野粗服,麻履布裳,叩宫报名,求见魏惠文王。

梁惠王熟知百家诸子之典,闻说墨翟驾到,不胜之喜,急命请入。

庞涓问道:一个将死山野老叟而已,大王何必敬其如此?

梁惠王:将死老叟?亦因其老,卿之幸也。当年墨子曾匹马单车,南下郢都,以一己之力,屡破匠门祖师公输般诸般攻城之术,逼迫楚王召回将发之兵。如此本事气魄,举世哪个不知?卿能为我魏国大将者,幸亏墨子已老迈矣!

庞涓听罢,咬牙切齿,悻悻不语。tiqi.org 草莓小说网

梁惠王遂率满朝文武百官,降阶迎入墨子,请于上座。且以长辈之礼相待,诚心叩以兵法。墨翟指说大略,并不深谈。惠王犹然大喜,欲留聘墨子在魏国任职。

庞涓闻而紧张万分,心惊肉跳。未料墨祖根本不以为意,反而固辞。

墨子:虽蒙大王雅爱,但老臣山野之性,不习衣冠,更不知礼,恐乱魏国朝纲。况臣从不知兵,大王非欲求善兵者,老臣所知一人,可当此大任。

庞涓初时听见墨子推辞,心中为之一松。未料墨子话风忽转,庞涓其心复悬。

梁惠王:未知先生所举,乃是何人?

墨子:齐人孙武子,大王可知?

梁惠王:因何不知?其助吴王阖闾,数年内便破强楚,几灭其国。又留《孙子兵法》十三篇于吴,人称兵圣,惜未传之于世。

墨子:大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有孙武裔孙,名唤孙宾,尽得其祖《孙子十三篇》真传,且又师从鬼谷仙师,尽得其兵法所学,真当世将才,老臣不及其万分之一。趁其学成下山,并未出仕,大王何不召之,使其为魏国之帅?

梁惠王大喜,复又不悦,转向庞涓:孙宾既是学于鬼谷子,则便是贤卿同门兄弟,卿如何隐而不奏?

庞涓闻说,只差未将满口钢牙咬碎,又张皇失措,于是答道:惟如墨子所云,孙宾乃臣之师弟也。奈臣下山之时,其学业未就,故未及言。

梁王怒息,笑谓墨子:如此说来,庞卿早早学就下山,孙宾尚自学业未成,则师弟不如其师兄所学,由此可知也。

墨翟斜视庞涓一眼,悠然答道:臣闻一树之李,有苦有甘,况一师之徒乎?孙宾独得乃祖秘传,又蒙鬼谷仙师耳提面命,故因其专,不忙于下山。放眼天下诸侯,尚且更无大将是其对手,况他人乎?

庞涓闻罢,手按剑柄,胸中一口热血上升,直要喷将出来。

墨翟说毕,又闲话半日,便即告辞。梁王苦留就餐,便命置酒。

墨子道:老臣辟谷,不食人间烟火,已十余年矣!

起身一揖,下殿而去。

待墨子远去,梁惠王即召庞涓:卿实对孤言,你师弟孙宾之才,果如墨老所云,天下无人可比乎?若非如此,墨子乃天下至信之人,是于此诳骗寡人乎?

庞涓:臣非不知孙宾之才,但其乃齐人,宗族皆在于齐;齐又与我争霸,是为仇敌。若强使孙宾仕魏,其必先利齐而后为魏计,臣是以不敢进言。

惠王:其祖孙武亦乃齐人,岂非为吴国建立不世大功?况孤闻士为知己者死,寡人以国士之礼待之,岂必本国之人,方可用乎?将军其为寡人召之!

庞涓:大王既欲召孙宾,臣即当作书,遣使往聘!

告辞下殿,背上已被冷汗湿透,又如同冷冰入怀,气不得舒。于是回府计较一夜,不得安眠,至凌晨方才修书一封,于早朝时呈上。惠王展观,见其书略曰:

涓托兄之庇,得魏王重用。初下山之际,临歧路相誓援引之言,铭刻于心。闻兄已自鬼谷赐祖师处毕业还乡,故特荐兄于魏,已允重用。求即驱驰赴召,共图功业。切切!

惠王览书甚喜,遂派驷马高车,黄金四璧,遣使携带庞涓之书,离开大梁,一径直望齐境阿邑,来聘孙宾。魏使到至阿城,寻到孙宾家中,问其家人。

孙仆:先生来得不巧。我家主人前月已去稷下学宫,求官去了。

魏使闻言大慌,乃留一半金币绢帛于孙府,星夜奔至齐都临淄,至稷下学宫。

镜头闪回,孙宾至齐。

孙宾来得不巧,适逢相国驺忌病重,旬月不能见客。

孙宾不得见用于齐,遂又回往朝歌云梦山,去拜见鬼谷仙师王禅老祖。便在此时,魏使到至稷下学宫,闪回结束。

魏使闻说孙宾未被齐国取用,这才舒口长气,于是打马出城,复奔云梦山鬼谷而去。

稷下学宫众士纳罕,相互耳语:孙宾有何才能,竟有人以高车驷马来接?

孙宾惦念王禅祖师,三年未见,思想甚殷,于是日夜兼程,还至云梦山,参拜师尊。

师徒再次相见,彼此甚欢,由此留住谷中,尽情盘环。便在此时,魏使赶到,投递名刺求见孙宾,并参拜鬼谷先生。

王禅老祖命入,魏使先拜老祖,后拜孙宾,言明魏王相聘之意,并将元帅庞涓私书呈上。孙宾拆视来书,复转呈先生。

祖师览之,见通篇书中并无半句问候师尊之语,暗道:此徒凉薄至此,若与孙宾同事一主,岂肯善待!

想到此处,再看孙宾,已是满脸期待之色,跃跃欲试之情如刻如画。祖师便知徒儿此番劫难绝不能免,犹幸无生命大碍。因思天数已定,不可违拗,遂轻叹一声。

祖师:庞涓已得惠王大用,亦是我鬼谷门弟子盛名无虚,确有实才,可喜可贺。然庞涓生性骄妒,梁王复又耳软心活,徒儿此去,步步坎险,尚须处处小心在意,慎以我道门之术自保。你去!再去后山林中,寻一株山花回来,为师再替你占卜休咎。

孙宾闻此,想起三年前六月之间,与师兄寻遍山坡,不得其花,不由婉尔。寻思此时乃是九月晚秋,山上更不会有花,便有些犹疑。

正要转身离厅,忽然抬头,看见先生几案之上,瓶中供有黄菊一枝,开放正艳。

于是使个偷懒之法,上前拔出花株,呈于恩师眼前,晃上一晃,复又插归瓶中。

先生瞑目片刻,睁眼断曰:此花本已离土残折,不为完好;但性耐岁寒,经霜不坏。虽有残害,不为大凶。且喜供养瓶中,为其主人爱重。此瓶乃范金而成,钟鼎之属,徒弟终当威行霜雪,位列朝堂,名勒鼎钟,万世不朽。但此花本经提拔,复又被你纳入瓶中,则恐一时面世,未能得意,仍复归于瓶中。由此观之,汝之功名,终在故土,方得进取。

孙宾闻言,叩拜于地,谨尊师教。

王禅老祖遂留魏使在谷中住宿一夜,次日命与孙宾同行下山。老祖亲自送至谷口,忽觉心血来潮,虽然自己早已出世,仍亦忍不住心中凄切。思忖片刻,便自怀中掏出锦囊一枚,背过魏使,递至徒弟手中,轻声吩咐。

老祖:你今下山求仕,必遇至急之地,此囊方可开看,当可救你出劫度难。

孙宾闻而泪下,拜辞先生,相随魏王使者下山,登车而去。

行至魏国,先入庞涓府中,并谢师兄举荐之恩。庞涓假情假义,置酒相待,叙说旧日闲话,竟似忘记恩师,始终未问安否。

来日一早,庞涓便引孙宾入朝,谒见梁主。梁惠王闻说孙宾到至,降阶迎接,执礼甚恭。

梁惠王:墨子盛称先生独得孙武秘传,寡人如渴思饮,今蒙光降,大慰平生!

孙宾:小子叨光师门盛名,其实不符。又初来乍到,寸功未立,何劳主公盛赞?

梁惠王闻言甚喜:盛名之下,岂有虚士!庞卿,据墨子所言,孙子之才,当不在卿以下。然事有先后,人分长幼。便封孙子为副军师,与卿同掌兵权,可乎?

庞涓:以孙宾之才,岂可为副?不若权拜客卿,待有功绩,臣当甘居其下。

惠王以为好意,当即准奏,即拜孙宾为客卿,待遇亚于庞涓。

孙宾此时方悟恩师之言,师兄果然忌才妒能,不怀好意。但既来之,且自安之,只好叩拜谢恩,就此仕魏,再定行止。

庞涓见孙宾已入掌握,便欲设计害之,但复欲得其《孙武子十三篇》,因此不舍。

逾数日,梁惠王阅武教场,使孙、庞二人各演阵法,并定较阵规则,以决胜负。

庞涓:大王,未知如何较阵?

梁惠王:此事极易。先命庞涓布下阵法,令孙宾破之;再使孙宾布阵,庞涓破之。

庞涓闻此,暗自心惊。万般无奈,只得奉命布阵,未至片刻,阵式已成。

梁惠王:孙卿,庞子所布之阵,是谓何名?

孙宾:回禀大王,此乃一字长蛇阵也。

梁惠王:可有破法?

孙宾:一字长蛇之阵,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若击其首,其尾则应;若击其尾,其首则应;若击其腰,则首尾皆应。

梁惠王:如此说来,卿不能破耶?

孙宾:若以三才阵击之,则可破也。

惠王听毕甚喜,回顾庞涓:庞卿,孙子所论若何?

庞涓:我师弟此说,委实甚有道理。但某此阵另有变数,若非实战,不知其妙。

梁惠王:即是如此,也请孙卿布阵,使庞子识之。

孙宾称诺,于是登上将台,挥动令旗,瞬间排成一阵,然后下台,向惠王施礼。

梁惠王虽是外行,但一看之下,便知远超一字长蛇阵,遂目视庞涓,待其说明。

庞涓观其阵势,只见杀气隐隐,如龙游雾中,茫然不识,不由汗出。

孙宾早知师兄必不识己阵,已于前夜列书阵名,以及破阵之法。此时见师兄窘迫,遂于袖中掏出竹简,私下递入庞涓手中。

庞涓悄悄侧身,视其竹简,心中早已明白,遂复藏竹简,向梁惠王躬身施礼。

梁惠王:卿可识此阵否:

庞涓朗声答道:此乃颠倒八门阵也,别人不识,臣却熟知。

梁惠王:尚能破否?

庞涓:此阵若以兵攻之,则变为长蛇阵。只需如此如彼,便可破之。

梁惠王便问孙宾:庞卿所言是否?

孙宾:师兄甚是高明,所言是也。

兄弟二人斗阵整日,皆是如此作弊。惠王以为庞涓与孙膑旗鼓相当,心中甚喜。

演阵已罢,各人解散。庞涓以相谢解困为名,便邀孙宾至府,置酒相待。酒至半酣,庞涓以言语相探,便探问出孙宾家人近况,牢记心中。

此后约过半年,孙宾朝罢回府,忽见有人在门前相候。那人见孙宾在门前停车,故作不识,便上前打着齐国阿邑方谈,问道:劳驾,借问孙客卿府第,是否在此?

孙宾答道:则我便是孙客卿,子乃何人?

来人闻言,当即叩拜:小子丁乙,乃令兄孙平邻舍赘婿。今贩运至此,捎来家书。

说罢起身,将书拿出呈上。孙宾接书展观,见其书略云:

愚兄平、卓,字达贤弟。吾自家门不幸,宗族荡散。弟在外游学六年,刚还故国为官,忽又杳然。今国相驺忌病笃,吾王遣使至家,将委弟已国政,故委邻人丁乙寄书,弟宜见字速归,休使国君悬望,致罪及我全家。切切!

孙宾览书大疑,便问丁乙:你可知此书中所言何事?我家近有官人来乎?

丁乙答道:十数日前,先生兄长家前有官人临门,车马十乘,其势张扬,说寻先生还于临淄拜相,此事众乡邻无不知晓。小人不曾识字,但猜令兄此书,必是催先生回也。

孙宾闻此,疑心去其大半,遂邀丁乙还府,立修回书:弟今已仕魏,虽齐王有命,未可便归。俟稍有建立,或寻机相辞,徐为首邱之计可也。

书罢封固,委请丁乙带回,又送其十金,以为谢仪。

丁乙接书,当下辞去。却未出城,在街市上左兜右转,见后面无人跟随,踅入庞府。

原来此人并非丁乙,实乃庞涓心腹徐甲;那封家书,也是庞涓冒称孙平口气伪作。

庞涓既得孙宾回书,遂仿其笔迹,改其内容为:弟今身仕魏国,颇得魏王信任,未可造次。不日尽得魏国虚实,当图归计,以效齐王可也。寄书齐都不便,望兄代为转达。

于是怀揣伪书,入朝私见惠王呈之。

梁惠王:此书何来?

庞涓:为臣所荐非人,其罪非小!孙宾实乃齐之谍间细作,因深夜遣使送书,被臣手下门军所获。孙宾虽为同门师弟,但臣心向魏国,岂敢私匿不报!

惠王览书已毕,叹息说道:常言一山不容二虎,果然不虚。卿既在魏,孤留孙宾无用。不如释其归齐,亦可全你同门之情。

庞涓闻言,吓了一跳,再拜奏道:大王不可!且不论孙宾仕魏经年,已尽知我魏国虚实。便因其才只在臣上,不在臣下,若一旦归掌齐国兵权,来伐我国,则必难敌。即便其势相当,两军相交,我魏卒亦必多有杀伤也。孙宾绝不可释,其间利害,惟大王慎思之!

梁惠王:孙宾乃鬼谷门下,应我召聘而来。今若遽然杀之,恐天下志士心寒。卿既与其同门之谊,可代寡人往劝留之。若能留便好,执意要去,可速报寡人。

庞涓既奉梁惠王之命,心中已有主意,遂至孙宾府第,故作若无其事,轻松形态。

孙宾:师兄因何夤夜而至?

庞涓:闻说贤弟近有家书寄至,有诸?

孙宾未知其意,顺口答道:有之。家兄来书,命我回家探亲。

庞涓:贤弟不似为兄,人在异乡,半载不归,着实不近人情。来日上朝,贤弟可奏请主公,便请月余假期,还家稍加看顾。若方便时,可将家属一并接来,为兄自有宅第相赠。

孙宾信以为实,心下感动,转念又想:何不趁此机会,便往临淄走上一遭,探看兄长家书中所说,是否确有其事?

口中却道:兄弟初至魏国为官,便即请假归省,惟恐主公不允,反而见疑。

庞涓道:不妨。近来国中无事,贤弟试请,愚兄当从旁力赞,为贤弟进言。

孙宾拱手深揖:全仗师兄玉成此美。

庞涓离开孙府,立即转回宫中,向惠王献谄:臣遵王命,前往劝留。哪知话刚出口,其便惊慌失措,想是已觉阴谋败露,恐隐藏不住。

梁惠王:其意如何?

庞涓:其决意以请假还乡为名,背魏归齐,且请臣为其遮掩。

惠王听罢,信以为实,心中怒气暗生。

次日早朝,孙宾果然上表,乞假月余,还齐省墓,探视家人。

梁惠王答复:准卿所请。只往军师府办理通关文牒,便可起身。

孙宾大喜谢恩,暗自感激师兄大力作成。当日朝散,孙宾还家收拾行李车仗已毕,便来军师府中办理通关文牒事宜。门军接入,登堂入室,庞涓离座相迎。

正要落座叙话,忽然王府中使者来至,宣读王谕:孙宾私通齐使,今假作省亲告归,显有背魏向齐之心,有负寡人委任之意。命削其官秩,便着军师府拘审问罪。

孙宾闻诏,便如晴天霹雳,愣怔当地。王使命将孙宾上绑,庞涓故作惊讶。

庞涓:此中必有冤情!待我进宫,问个端地。

安慰孙宾数语,立即登车进宫,来见惠王,故作仗义进言。

庞涓:孙宾虽犯死罪,但若杀之,需于我鬼谷仙师面前,不好看相。且鬼谷门下兵家弟子众多,遍布诸侯列国,若齐来问罪,必遗魏国大祸。

梁惠王:若依卿计,便当如何?

庞涓:请大王法外开恩,处以膑刑。使其不能复为诸侯效力,岂不是好?

梁惠王本来无意杀死孙宾,惹麻烦上身,于是就坡下驴:你自处置,不必再奏。

庞涓领命出宫,复回府中,与孙宾抱头痛哭:齐王欲拜师弟为相,你如何不早对我说?若是昨日实言,为兄也可拼却这条性命,暗送你出国。今既落王手,兄无能为力矣!

孙宾闻言,心知无幸,遂惨笑道:我命如此,复有何言!

庞涓慰道:贤弟休要丧气。我以身家性命力保,幸魏王听我,不害你性命,只命处刖足黥面,终生不得离开魏国。不能使贤弟免于刑罚,愚兄无能,贤弟休怪!

孙宾闻此,忽然思及二次下山之时,恩师菊花之占,于是仰天长叹。

庞涓:贤弟所叹何来?

孙宾:此乃天数,不可逃也。临下山时,吾师曾云虽有残害,不为大凶,便指今日之事。以师父通天彻地之能,尚不能为我免祸,况师兄乎?今弟能得保首领,亦全仗师兄之力,只可感铭肺腑,又岂敢怪罪!

庞涓闻罢,故作悲伤,转过身去。

遂唤刀斧手行刑,嘱令道:手下留情,休使师弟多受苦楚。

刀手领命,将孙宾手足紧紧绑住,掇起牛耳尖刀,咔嚓两声,剔去双膝盖骨。孙宾惨叫连声,晕死过去。又以针刺面,作“通敌”二字,以墨涂之,便永不消逝。

庞涓假意伤悲,将孙宾养于己府月余,创口渐复,只是膝盖已失,再也不能起立,便成废人。可恨!同门相残,无过于此。

孙宾既成废人,想起恩师临别之嘱,深感天数难逃,造化弄人,于是便于己名“宾”傍加“月”,改名孙膑,以志今日之辱。因见终日擎受师兄庞涓三餐供养,又恐其受己连累,惹怒梁王,心下甚不过意。

庞涓见此,再三劝慰,又故作善解人意,反求孙膑:些许供养,算得甚事?贤弟若果心下不安,何不将乃祖兵法十三篇默录成书,以授愚兄?倘若兄能仗此建功立业,也能在诸侯间遍传贤弟大名,不亦美哉!

孙膑慨然应允,便索木简,默诵缮写。

因当时尚无笔墨砚纸,全靠刀笔刻于竹简,虽曰文事,亦是体力之功。孙膑双膝既残,两足不便,长眠短坐,每日也只写得二三策,进展甚缓。

庞涓心急,以探望伤情为名,每日倒要跑上十几趟,焦躁之情溢于言表。

孙膑愈加过意不去,遂夜以继日,忍痛而为。

这日晚间,窗外月光如水,院中浓荫匝地,不觉间已至中秋佳节。孙膑眼望天空明月,忍不住引动思乡之情,洒下几滴伤心之泪,暗道:若依我师之言,此身日后当还有大用。且不知何日才能脱却此厄,回车故乡齐国,复睹村头池边之月?

门帘挑处,婢女秋月手端托盘入内,躬身施礼:今日中秋佳节,奉家主之命,来给将军敬献香茶细点,权作点心充饥。

孙膑抬头见是秋月,笑道:有劳师兄费心,又劳动秋月姑娘,着实过意不去。

一边说着,以手掇起盘中一块糕饼,含在口中,喃喃道:秋月,秋月。此正是,秋月不知离人苦,兀自透窗洒榻前!

秋月听他说得凄苦,轻声问道:敢问将军,这兵法尚需几时录完?

孙膑:我今为刑囚,将军之称,姑娘叫不得矣。若说这兵法,再有半月之功,便可缮就。请转告你家主翁,休要心焦。

秋月轻启嘤唇:哪个是在催你?那人嫌你慢,我却怕你太快。

孙膑不由一怔,问道:此却为何?

秋月:先生既是神仙门徒,果就看不出其中蹊跷么?

孙膑:有甚蹊跷?

秋月:先生与我家主既是同门师兄弟,便真不知其为人本性?

孙膑:姑娘此言何意?

秋月:先生进入大梁之日起,我家主便镇日眉头不展,唉声叹气,必将先生除而后快,先生竟丝毫未曾察觉?依婢子看来,先生倒不似鬼谷门徒,只像这府前拴马桩橛!

孙膑听罢,打个寒噤,手中刀笔落在案上。又侧头看向天空寒月,良久不语。

秋月又冷笑道:人家刖你膝骨,你心中反倒感激;刑毕给你疗伤,你又甚不过意;索你家传秘籍,你又欣然相送,且犹恐录得慢了,人家心中焦躁。我看你这人啊,其实比那拴马桩橛还要不如。

孙膑:姑娘口下,尚需留情。

秋月:已留情多矣!那拴马桩橛任人捆来系去,虽是非其所愿,倒也毫无痛苦。先生如今心甘情愿,替人家抄录兵法,只怕知道真情以后,怕不会火冒三丈,以命相拼!

孙膑:内中有何隐情?便请姑娘直言相告,孙膑感激不尽。

秋月:婢子专喜打抱不平,这便实言相告。家主对你表面爱护,内实相忌;口称师弟,腹中藏剑。你道里通外国重罪,大王却为何还要留你性命?

孙膑不由怔住,低头看看所录兵法,若有所悟。

秋月不待孙膑回答,自顾说道:先生可知信使丁乙,却是哪个?实乃庞氏心腹徐甲也。齐王欲拜先生为国相者,其实并无此事,皆是家主妄捏罪名,陷先生于通敌之罪也。膑刑不死者何?暂全性命,为欲得你先祖兵书耳。此书缮毕,便杀先生灭口也!

孙膑听罢,只觉头颅轰轰作响,犹如春雷滚滚,吐出一口鲜血,往后便倒。

秋月上前扶起,掌抵背心,暗送真力,并伸左指点其穴道。

片刻之后,孙膑悠悠醒转,只觉心内光风霁月,一片空明。将下山后所经之事在脑中细思一遍,所有内情便即明白。心中暗道:

庞涓如此拙计,便能得手,可见我被情义蒙蔽,修炼之浅。三年之前,车前子折茎,已注定今日下场,果真天不可违。既庞涓如此无义,我岂可传以《兵法》?

想至此处,已有计较,忽就榻上俯身,向秋月拜了三拜:孙某不智,若非姑娘片言解之,险中奸人诡计,万劫不复。姑娘如此大智,绝非婢女,你实告我,究系何人?

秋月见他惊醒,这才说道:先生休得如此,小妹受不得师兄如此大礼。

孙膑失惊:你呼我为师兄,莫非同门,是祖师派来救我?

秋月笑道:虽非同门,却也连宗。小妹智秋,晋国正卿智伯玄孙,骊山派门下弟子。

孙膑惊喜交加:莫非骊山老母门下高弟?

智秋:正是。当年智、韩、魏联手,共伐赵氏,本来水淹晋阳,其城将破。未料魏、韩二卿倒戈,夤夜扒开渠坝,反将我智家兵马淹没,反胜为败。我智家老小走投无路,只得逃亡秦国,变姓埋名,至今已有百余年矣。

孙膑:贤妹却又如何成为骊山门弟子?

智秋:因我家便居骊山脚下,故与骊山道宫向有往来。小妹三岁之时,便被骊山老母接上山去,收为门徒,授以道术武艺,立志报仇。前闻魏氏称王,图谋天下霸业,欲伐中原诸国,老母为息天下涂炭,又许我报先祖之仇,故命下山,化身婢女,潜入将军府中。

孙膑:贤妹既为报仇,只刺杀魏王可也,因何却入我师兄府中?

智秋:只杀魏王何用?杀却一个,再立一个,若以报仇为名起兵,更增黎民荼炭。你师兄管领魏国三军,又好战滥杀,必先杀之,谫除魏王羽翼;再杀魏王,方保天下太平。

孙膑:骊山老母慈悲为怀,非我兵家胸怀可及也。

智来:小妹潜身将军府中,只因事事留意,故知庞涓陷害师兄诸等秘事。但师兄受刑之时,小妹正巧不在当场,及得闻之,已自不及。未能救免师兄残害,实在过意不去!

孙膑:此乃天意,与贤妹何干?愚兄有一事不明,我鬼谷门与骊山门从无瓜葛,贤妹却又怎地说同宗连枝,并非外人?

秋月:此乃上辈古事,怪不得师兄不知。鬼谷门由来渊源,师兄可知?

孙膑:这个当然知道。鬼谷门出于道家一派,老聃李耳乃为创派祖师。老子开门首徒计然,计然传道于陶朱公范蠡,陶朱公又传我恩师鬼谷子,便创鬼谷一门。

秋月:师兄所言不错。但却不知,老子过函谷关时,却曾到过骊山,与我祖师骊山老母盘桓三年。因授艺传道,彼此印证,结下半师半友之缘。老母传谕门人,此后须以师长相待鬼谷门徒。故曰鬼谷门与我骊山门虽不同派,却是同气连枝。

孙膑:未料竟有如此一番渊源。贤妹既是智伯之后,大仇乃为赵氏;因何不去赵国寻仇,却寻魏氏?

秋月:智氏与赵,正面之敌。相互攻杀,胜王败寇,若要报仇,当以堂堂之阵,正面对决。至若魏、韩二氏,初为盟友,继而背叛,乃是叛徒,故必暗地报之。

说至此处,只觉室内渐暗,往窗外看时,原来月头西移,已近四更。

秋月:时已不早,小妹去矣。若至天明不归,庞涓必然生疑。话已说透,师兄小心在意,不可再中你那狼心狗肺师兄之计,小妹当于暗处照拂。

孙膑颔首应诺,在榻上再拜。秋月安置茶点于案,就手端了托盘,出门而去。

秋月去后,孙膑暗道:事到如今,自然不可将此兵法,交给此等贼子。但若不写,又难脱其毒手。若以假书予之,庞涓毕竟是鬼谷高徒,自必亦能看破。

寻思无计,又因适才吐血,便觉心疼。以手扪胸,触觉一物,掏出看时,正是师尊临别时所赠锦囊。于是大喜,启囊视之,见内里只有一块药材,乃是防风。

孙膑稍思,便即明白,暗道:祖师此是暗示我“防效疯癫”,以脱此祸也。

于是便就案上冷茶,将那防风吞下肚去,熄烛安睡。来日直睡到辰时方起,若无其事,继续录书;晚间秋月又来送茶,孙膑便将脱困之计说之,二人计议已定。

第三日侵早,秋月如风似火,脸色惊变,来报庞涓:家主,大事不好!不知何故,孙军师忽然发病,浑身发颤,似乎冷不可禁。

庞涓闻言大惊,急至后堂探看,只见孙膑面色如腊,口角积血;双手拥衿,抖作一团,口唇已经发紫。案上已积兵法数卷,上面斑斑点点,洒满血迹。

庞涓乃是鬼谷门徒,稍明医理,见此暗道:此寒热交攻之症,乃疟疾也。是我失计,不应将其催逼过甚。

急命秋月:传令家仆,多加重衿厚褥,并燃大火盆两个,为我师弟袪寒。另遣人往宫中去请太医,前来为我师弟诊治病症。

秋月应命,至前院说予管家,管家自然照办。

孙膑见师兄如此,佯作感激,欲待说话,却已不支,往后便倒。稍时衿褥及火盆皆至,庞涓命移撤榻上书案,使秋月扶师弟平卧,以衿重覆;又盆内添柴,不可停歇。

不一时,太医来至,诊脉之后,便即下针。

庞涓:太医,我师弟何疾?

太医:此疟疾也,发汗则痊。但须防粘痰噎喉,恐至疯颠。

庞涓闻此,与自己所断不差,心头立觉轻松。太医诊毕,拱手辞去。

将至未时,见孙膑渐停激颤,但闻喉间咕咕乱响。

庞涓失惊,急命秋月:速备痰盂!

急步上前,欲扶师弟。便在此际,孙宾忽然坐起,大叫一声,一口浓痰吐出,正中庞涓双眉之间,糊住左目。

庞涓以袖拭去,顾不得肮脏,急问:贤弟,你怎样了?愚兄在此!

孙膑脸色突泛桃红,双目发赤,盯住庞涓,似是不识;忽扭头看见秋月,手擎痰盂侍立榻前,便大叫道:你这狠心女子,何以毒药害我?

言罢伸出胳臂,将其手中瓶瓯扑打于地。又回手榻侧,取过十数日来所刻竹简,全部投向火盆之中,然后在榻上辗转腾跃,呵呵大笑。

庞涓先是一愣,忽觉热风扑面,扭身看时,竹简皆都烧着,室内火光大盛。由是忽然醒悟,魂飞胆裂,急向火盆中抢那竹简。因手忙脚乱,反倒引燃袍袖,连右手也被灼伤。

侍卫急入室内,替家主脱下袍服,扑打火焰。看盆内竹简时,已烧绝大半。

庞涓见状,怒发如狂。忽又转念想道:只要其人不死,待病愈之后,自能再与我重录兵法。此时发作不得,小不忍则乱大谋。

于是平息怒气,换作笑脸,复至榻前,问候孙膑。

庞涓:师弟,到底怎样?愚兄在此。

孙膑闻听,便就榻上跳起,摔至地上,差些踢翻火盆。又向庞涓叩下头去,手指秋月。

孙膑:师父!此女是妖,欲下毒害杀弟子,使弟子不能为魏国大将,伐秦灭齐,一统天下。师父!你教给弟子兵法,又在鬼谷暗藏十万天兵,弟子这便领兵,伐秦去也。

说毕,向庞涓连连叩头,又手指秋月骂詈不绝。秋月暗自好笑:我道你是至诚君子,却也如此奸诈,半真半假,若有其事一般!(本集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