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秦王受谮

武德九年七月,突厥入侵大唐。

颉利可汗自率十万人马袭击武功,唐朝京师戒严。颉利可汗继又兵攻高陵,尉迟敬德在泾阳迎战,擒获俟斤乌没啜,杀死一千多人。

尉迟敬德善于躲避敌将兵器,敌将马槊一齐刺来,始终不能刺及身上,并能于冲杀中夺过敌槊,回手刺敌。故此每当陷入重围,尉迟敬德总不会受伤。

齐王李元吉善于使用马槊,闻此不以为然,就命人去其槊刃,非要亲自比试。

尉迟敬德再三推辞不过,于是说道:殿下不必去刃,我亦可夺。

李元吉闻言怒甚,手执马槊驱马奋刺。未过片时,尉迟敬德空手连夺李元吉马槊三条。李元吉口中赞叹,却深以为耻。

只因秦王李世民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无可再封,便创造天策上将之职授予,史无前例,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地位仅次于自己与太子建成。

此时秦王府内人才济济,形成秦王党,足以与太子党抗衡。太子李建成心中不安,便与元吉共同谋划,必欲除去世民,并答应在自己即位以后,立元吉为皇太弟。

由是元吉与建成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tiqi.org 草莓小说网

李渊晚年宠幸嫔妃很多,共产皇子近二十位,诸子之母争相交结年长皇子,以巩固自己母子地位。当时太子东宫及各王公、妃主之家,在长安横行霸道,主管部门不敢追究。

李世民从不讨好妃嫔,因而故嫔妃争相称赞建成、元吉,诋毁秦王世民。

淮安王李神通平定王世充有功,秦王分拨良田数十顷与之,以为奖励。张婕妤之父向高祖请求其田,高祖手写敕令赐之,李神通坚不肯让。

张婕妤向高祖告状,李渊发怒,责备李世民:难道为父手敕,不如你秦王教令耶?

又对左仆射裴寂道:秦王长期在外掌兵,受书生教唆,已非我原来之子矣。

尹德妃之父尹阿鼠在长安骄横跋扈,秦王府属吏杜如晦经其府门未曾下马,尹阿鼠家僮便将杜如晦拽下马来,棍棒交加,打断一根手指。

尹阿鼠怕秦王告诉皇帝,先让女儿向皇帝诬告:秦王亲信欺侮我家人。

高祖怒责秦王:我妃嫔家都受你左右欺凌,何况小民哉!

世民反复辩解,但高祖始终不信其说。

高祖在宫内举行家宴,李世民面对诸位妃嫔,想起母亲太穆皇后早死,没能看到父亲拥有天下,有时不免叹气流泪,高祖看到不悦。

各位妃嫔便趁机献谄:天下幸得平安无事,陛下只娱乐一下而已,而秦王总是流泪,是憎恨我等后母也。陛下一旦作古,我等母子必为秦王不容,皆被杀之耳!

高祖为此伤心,从此打消改立太子念头,对世民逐渐疏远。

太子党中,有中允王圭、太子洗马魏徵,劝说太子: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而殿下不过是因年长被立,没有大功可镇服天下。今刘黑闼兵力分散逃亡,剩下不足万人,又缺粮乏资,殿下应去攻打,以获功劳名望。更趁机结交山东豪杰,也许就可以保住太子地位。

太子从之,遂向高祖请求带兵出征。高祖允准,诏命太子任陕东道大行台,兼山东道行军元帅,黄河南北各州均受处置,有权随机行事,往征刘黑闼。

齐王李元吉见太子兵权到手,遂进言道:兄宜趁早除去秦王,我当替兄亲手杀之!

太子闻而大喜,点头应允。其后未久,李世民随从高祖前往元吉府第,元吉命护军宇文宝埋伏寝室,准备动手。李建成因谓有父皇同行,急忙制止。

高祖及秦王离去,元吉怒道:我是为兄长着想,故而行险,对我自己有何好处!

李建成也觉后悔,遂召募骁勇之士两千,充当东宫卫士,驻于东宫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又暗使右虞候率可达志联络燕王罗艺,调集幽州骁勇精锐骑兵三百人,安置在东宫之外各个坊市之中,以充东宫警卫。

结果被人告发,上报高祖。李渊怒责建成,命将可达志流放巂州。李建成不知悔改,复命亲信庆州都督杨文干私下募集勇士,送往长安。

高祖前往豳州仁智宫,命建成留守京城,世民与元吉随行。

建成率群臣送至城外,暗对元吉说道:安危大计,就在今年!

回城以后,又指使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赠给杨文干盔甲千副,以装备所募兵勇。

唐高祖至于豳州未久,便有宫中守卫统领密报送达,报说京都发生变故,告发太子指使杨文干起兵,意欲攻占京城,命自己以为内应。

高祖尚且不信,时有宁州人鄯州刺史杜凤举前来迎驾,也密报太子欲外联诸州刺史,欲起事夺位之事。高祖大怒,便借口别事,亲笔诏书传召建成前往仁智宫。

李建成心中害怕,不敢前去,议于东宫众臣。

太子舍人徐师谟劝道:今天子在外,太子不如干脆占据京城,发兵起事。

詹事主簿赵弘智急谏阻道:万万不可!今天子禁军及秦王府精兵,多出东宫所辖兵马数倍,且能征惯战之将皆在秦王幕府,岂可妄动!陛下此诏仅为试探而已,太子不如自免车驾章服,屏除随从人员,到仁智宫认罪,则天子疑心自消。

李建成听从赵弘智之谏,决定前往仁智宫请罪。离开长安之后,便将所属官员全部留在六十里外堡栅,只带十多骑进见高祖,伏地叩头认罪。因用力过猛摔出,几乎晕死。

高祖余怒未消,将其囚禁;并遣司农卿宇文颖,速去传召杨文干。

宇文颖来到庆州,却将内里实情皆都告诉杨文干。于是杨文干骇惧,只得起兵造反。

高祖怒不可遏,乃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为帅,灵州都督杨师道副之,合兵攻击杨文干,平其叛乱。一面又传召秦王李世民,商量此事。

李世民道:杨文干狂妄叛逆,其幕府僚属若是不从其反,应已擒杀之矣。若非如此,当遣将伐之。

高祖道:杨文干之事牵连建成,恐响应人数众多。你须亲自前往平叛,归来时我当立你为太子。我今老矣,不愿效隋文帝诛杀己子,以致父子相残。届时可将建成降为蜀王,其地兵力薄弱,难以造乱。若其能够事奉,你应全其性命;如其不肯,你要派兵捉拿,也甚容易。

秦王世民听罢,沉默良久,乃辞父引兵,前往庆州。

高祖担心叛兵突然发难来攻,便连夜率领禁军从南面出山。行未数十里地,太子东宫所属官员相继到来归降投诚,伏地认罪。高祖分派军队包围看守,才又返回仁智宫。

李世民率兵出发以后,李元吉与嫔妃轮番进宫替李建成求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设法解救太子。高祖心软,复又改变初衷,又让李建成回至京城留守。

杨文干起事之后,迅速攻陷宁州,驱赶劫掠官民出城,并占据百家堡。秦王引军来到,杨文干党羽便全部溃散,继又被部下杀死,以其首级及宁州城投降。

秦王命将杨文干传首京城,复又擒获宇文颖,就地开刀问斩。

杨文干叛乱既平,秦王振旅还京,高祖大为赞赏。其后秦王欲请领兵西击突厥,高祖将欲许可,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又进谄言,反说秦王击贼是假,拥兵自重是真。

这一日,唐高祖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使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三子随同,并命三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

李建成有匹胡马,性子极烈,且又最易欺生。太子故意装作友爱兄弟,将胡马交给李世民道:此马善跑,能越几丈宽阔涧。二弟且又善骑,何不一试?

李世民以为好意,便飞身上马,追逐野鹿。

那胡马忽然尥起后蹶,将李世民甩出数丈开外,脑袋撞向大石。李世民因见危险,急忙应变,身在空中,使个云里翻身,双脚落地,牢扎不动,距那巨石不到三尺。

那胡马奔跃而来,李世民再次上马,那马复尥,如此三次,终于驯服。

秦王得意,回顾宇文士及道:我生死系于上天,彼欲借此马害我,能得逞乎?

建成听到此言,乘机唆使父亲宠妃,奏于高祖:秦王自称上天授命,陛下岂不闻乎?

高祖大怒,遂将世民召至,厉色责道:真命天子乃上天授命,绝非人力谋求。你谋求帝位之心,何必这般急切!

李世民免冠叩头,流涕言道:请父皇将儿交付有司查讯,证儿从未说此等悖逆之语。

正说之间,适逢驿卒送来加急边报,报说突厥大兵入侵。

高祖这才息怒,转而劝勉李世民,让其复冠束带,命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并亲在兰池为二子饯行。

此后每当发生敌情,高祖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但在战事平息以后,对秦王猜疑却越发加重。秦王担心总有一天生变,遂命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以留后步。又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亲信王保等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崤山以东豪杰。

齐王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高祖命将张亮交付有司考察。不论有司如何勘问,张亮只是一言不发,朝廷最终只得开释,命其返回洛阳。

李建成见屡次诬陷秦王不成,便不耐烦,遂召世民过府夜饮,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酒方入喉,便即突然心痛,于席间吐血数升。

淮安王李神通闻讯而至,搀扶其返回西宫秦王府,并将此事上报天子。

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病情,敕令李建成道:秦王向来不善饮酒,从今以后,任谁不许再与其夜饮。

建成恐惧,诺诺连声。李渊明知太子图害秦王,因对李世民说道:首倡反隋之策,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卿之功劳。我本欲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况且建成年长,立为太子已久,羽翼已丰,并无大错,我也不忍心夺之。今见你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在京,定要发生纷争。我欲派你返回洛阳行台,陕州以东都归你主宰。另许你设置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未知可否?

李世民闻言大哭,以不愿远离父皇膝下为由推辞。

高祖说道:天下都是一家,东都与西都两地路程且近。朕若思念我儿,一纸诏命到达,你便可动身回来,不用烦恼悲伤如此。

李世民拜谢,次日准备出发。

建成与元吉复又议道:若秦王到至洛阳,拥有土地军队,便再也不能控制矣。不如将其留在长安,只一匹夫而已,谋之甚易。

于是使人密封上奏:秦王左右闻知秦王要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臣等观其秦王意向,恐不会再回长安矣。

又指使高祖宠臣入奏,以得失利弊说之。高祖便改变主意,秦王不能成行。

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不停诬陷世民,高祖信以为真,欲治秦王之罪。

时有礼部尚书吴兴长城人陈叔达字子聪,私奏唐高祖道:秦王大功盖世,为天下之望,不能轻易废黜。况其性情刚烈,倘加以折辱贬斥,恐致忧伤愤怒,一旦不测,悔之何及!

于是高祖醒悟,复又放弃惩处李世民想法。元吉请杀秦王,高祖不悦道:你二哥为我平定天下,功劳盖世,而所犯不着,以何借口杀之?

李元吉道:其平定东都洛阳后不返,散发钱帛以树私德,又违背陛下敕命,不是谋反为何!只要想杀,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哉!

高祖闻此,嘿然不应。

武德九年春,李建成复向李渊进谗:儿臣以为,秦王有不臣之举,皆仗房玄龄、杜如晦等为其羽翼,怂恿谋划之故也。只需将此二逐出秦王府,其乱自息。

高祖见说可以不杀秦王,当即准奏。

由是李世民心腹幕僚,皆被调往外地,府中只剩长孙无忌一人。房玄龄临出京时叮嘱长孙无忌,必要立即发动政变,否则秦王府众官诸将,皆必性命难保。

字幕: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颇有计谋,与李世民关系交厚。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及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长大。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之,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由此成为郎舅之亲。

唐高祖渡河经略关中,长孙无忌被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使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为李世民天策府核心成员。

字幕:房玄龄名乔,表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出身清河房氏。曾祖房翼曾为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曾任隋朝泾阳令。

由于家学渊源,房玄龄自幼便即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参军。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房玄龄竭尽心力,为秦王幕府筹谋军政事务。

此后秦王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只顾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谋士及骁勇善战良将举荐给秦王,量其才能安置在府。张亮倜傥有智,遂推荐为秦王府车骑将军。诸如薛收才思敏捷,李大亮有王陵、周勃气节,可倚大事;杜如晦聪明识达,有王佐之才者,皆经房玄龄举荐,得到李世民重用。

长孙无忌听从房玄龄叮嘱,乃与舅父高士廉密议,复联合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请其当即立断,发动兵变,诛杀太子与齐王。

李世民听罢,知道此言不假,但忧留下弑兄杀弟恶名,只是犹豫不决。

长孙无忌急道:殿下劝天子太原起兵之时,今岂忘之耶!

闻此当头棒喝,李世民不由一惊,起身谢过,就此意决。

便在此时,太子建成为夺秦王兵权,便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向父亲推荐齐王李元吉督军北征,又奏请抽调秦王府中精兵猛将,皆命随征,并计划在饯行之时伏杀李世民。

唐高祖皆都准奏,遂向秦王府发下调兵虎符。

李世民奉命,便知是太子及齐王釜底抽薪毒计,欲尽除自己羽翼之后下手。值此生死存亡之机,遂决定发动兵变,便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房玄龄还京,先来见长孙无忌,与其密议道:如今三王仇怨已成,一旦祸患暗发,岂只秦王府不可收拾,社稷存亡亦堪忧也。公为至亲,不如劝说秦王,宜效周公平管、蔡之乱,以安皇室社稷。存亡枢机,形势危急,皆在眉睫也!

长孙无忌听闻房玄龄之言,遂道:我思之久矣,只未敢言。明公此论,正合我心。

于是直入李世民卧室,以房玄龄之言告之。李世民闻此,便将房玄龄召入密议:公之所言,实为至论。但求先生教我,当以何策应之。

房玄龄:殿下功盖天地,本来宜承帝业;又能预知危机将发,正是上天暗助殿下也。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宜当机立断,望殿下休要疑惑不定。

李世民闻言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便在此时,门官入报:杜如晦求见。

话音刚落,未待李世民答言,门帘掀处,杜如晦已入房中。

字幕: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人,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隋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命为滏阳县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杀入长安,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法曹参军,而后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视为亲信。

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府人才济济,害怕对己形成威胁,遂奏请将其属官都调外任。

房玄龄进言李世民:府中幕僚多被迁往外地,皆无可惜。只杜如晦有王佐之才,殿下为镇一方,可以不用;但要经略天下,就非其不可。

李世民便即上奏,请将杜如晦继续留幕府。其后秦王西征薛仁杲,北讨刘武周、宋金刚,东征王世充、窦建德,皆命杜如晦随军参赞军事。

杜如晦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李世民据其判断准确出击,将各地反王一一消灭。

此时太子宫中,李建成、李元吉亦在密谋共议。

李建成:来日动手,弟以为可否?

李元吉:尚且不可。

李建成:却是为何?

李元吉:此时秦王府中,虽然智谋之士皆被调离外任,但尚有许多骁勇上将,以秦叔宝及尉迟恭最为勇猛,皆是万人之敌。那尉迟恭原为刘武周部将,且为人鲁莽少谋,兄长可不惜财帛,收为己用,以为内应,可保万无一失也。

太子信以为然,遂暗将一车金银赠送尉迟恭,并寄密书道:望得将军屈驾眷顾,以加深我等之间布衣之交。

未料尉迟恭经过许多年南征北战,早非昔日打铁莽汉,且颇向房玄龄学过几部经典,闻弦歌而知雅意,便亲笔回书婉辞:末将原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荒野小民。因遇隋末战乱不息、百姓流亡时局,长期沦落为盗,抗拒朝廷,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大恩,使在秦王府注册为官,只应以死报答。末将从未为殿下立功,不敢凭白接受厚赐。倘末将私与殿下交往,则对秦王怀有二心,是见利忘义小人也。殿下要此小人,又有何用哉!

李建成览书大怒,由此便与其断绝往来。

尉迟恭回复太子已毕,复入秦王府中,将其来书呈于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公对小王忠如山岳,即使赠金积斗,我亦知公必不移志。以后太子凡有所赠,公可坦然受之,况以此知其阴谋,不亦善乎!今拒其贿,祸事即将临矣。

果然此后不久,李元吉便指使勇士夜间前来行刺。尉迟恭提前得知,却将门户大开,自己安然高卧榻上。

刺客当夜屡次进院,终究不敢入室行刺,天亮之前便即远遁。

李元吉闻报愈怒,遂向高祖再进谮言。高祖命将尉迟敬德关进诏狱审问,欲将杀之。李世民连夜入宫,再三求情辩解,尉迟恭这才得以幸免。

李元吉一计不成,又诬陷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请将程咬金外放为康州刺史。程知节却不奉命,因对李世民说道:我若离京,殿下怎能久哉!臣誓死不离京城,望殿下及早定策。

李元吉又以重金诱降右二护军段志玄,段志玄亦不肯从命。

由是秦王府中诸将皆感危险逼近,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人日以继夜,轮番劝说世民立即行动。

字幕:侯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旬邑)人,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

侯君集早年为人浮夸,学弓箭不会,却号称自己勇武。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许多军功,渐被秦王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谋划,受封为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李世民虽然意决,但仍遣心腹前往灵州,向大都督李靖、行军总管李积问计。数日之后,心腹快马驰回长安,向秦王呈上李靖及李积二人联名回书,只有四字:天变乃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位于天空正南午位。

太史令向天子奏报:天象有异,京都将生大变!

高祖大惊,忽报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内侵,突入长城边塞,包围乌城。

李渊道:天变应验恁速!

太子李建成闻说天变,暗道:时机至矣!

便奏请宜使齐王李元吉急速出兵应战,并请与秦王世民出城犒师。高祖当即准奏,于是派将:命齐王元吉为行军大总管,督率右武卫大将军罗艺、天纪将军张瑾为左右先锋,率众将引军十五万,出京援救乌城。

李元吉当殿点将,请命秦王府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及右三统军秦琼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更请检阅挑选秦王帐下精兵,以增强军队实力。

高祖李渊不知是计,皆都慨然准奏。

散朝之后,齐王便至东宫,与太子建成密议来日请秦王至昆明池饯行,如何斩杀秦王细节。时有东宫率更丞王晊,乃为秦王李世民眼线,听到二王密谋,急潜至秦王府来。

李世民:卿于此时前来,必是太子将有动作?

王蛭:正是。太子与齐王议定,来日昆明池饯行,暗伏勇士于帐幕之中,将殿下杀死,复将尉迟恭等人悉数坑杀,一个不留!

只听脚步声响,长孙无忌等人出于屏风之后,皆道:殿下再不出手,则为人鱼肉矣!

李世民叹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欲使其先发,祸起后举义伐之,不亦可乎?

尉迟恭嚷道:人之常情,谁愿去死!今我等誓死侍奉殿下,上天授意也。祸事将发,大王却仍说后应!若殿下不用我等,臣请逃身荒泽,以免拱手任人宰割!

长孙无忌接言道:敬德之言是也。主公不听,大事必败。臣亦请随其遁迹山林!

秦王道:小王适才所说,列公何不议之?

尉迟恭:殿下如此犹豫,是为不智;临危不能决断,是谓不果。况殿下所畜八百勇士,今都已进入宫中,披甲援兵以待。势已至此,殿下又焉能制止!

长孙无忌:齐王乖戾,终究不肯事兄为主。臣近闻护军薛实曾对齐王道:“大王名字,合则为一个唐字,终究要主宰大唐社稷。”齐王喜道:“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则就易如反掌矣。”今其与太子合谋未已,就已有相杀夺位之心,又有何事不敢为!若使其如愿以偿,天下能复为大唐所有乎?以殿下之能,擒其二人如拾草芥;怎可为守匹夫兄弟小节,而忘国家社稷耶!

高士廉始终不言,此时忽然问道:殿下以为,帝舜为何等样人?

李世民猛然一怔,顺口答道:圣人也。

高士廉笑道:若帝舜疏井之时,未能躲过父弟落井下石,便为井中泥土矣;复涂饰粮仓之际,若不能逃过父弟仓底放火,又为仓上灰烬矣。其身既灭,又谈何泽被天下,法传后世哉!故帝舜曰:“小棒则忍,大棍以逃。”概是帝舜所谋,乃天下大事也。

李世民听罢不语,命人算卦以卜吉凶。张公谨从外而入,一脚便将龟壳踏碎,叫道:占卜是为决疑难,今事无疑,占卜何来!若卜而不吉,则便止行大事耶?

便在此时,房玄龄与杜如晦来到,皆作道士装束,自角门秘入秦王府中。秦王见而大悦,于是意决。诸将则如众星捧月,请房、杜二人上坐,共议行动细节。

与此同时,太史令傅奕秘密奏本被呈入宫,上面只有一行字:金星白昼现于秦地分野,是秦王拥有天下征兆也。

高祖大吃一惊,便立宣秦王入宫,将傅奕密奏示之。

李世民见此如何不惊?但只心慌一瞬,便顺势跪倒在地泣奏:太史令向与太子交厚,此必又是诬陷儿臣之计。儿臣并无丝毫冒犯及得罪太子及齐王之处,其二人却屡次陷害儿臣,是欲替王世充、窦建德等辈以报血海深仇乎!今儿臣既含冤而死,永离父皇,若魂魄归于黄泉,见到王世充诸贼,亦实为耻甚!

高祖闻其辨状,忽忆及秦王诸项盖世大功,不由大生惭愧悲悯之心,凝望世民良久,乃温言答道:朕明日便审问此事,你应及早入宫,前来见朕。

秦王再拜而起,大哭离去。

当时却有掌扇宫女燕儿,将秦王所奏告知张婕妤,一五一十,纤毫不漏。张婕妤暗中交好太子已久,便密遣侍女前至东宫,复告与太子。

李建成未料有此突变,暗恨太史令一封奏疏,便将自己于饯行席间擒杀秦王计划打乱,于是急召四弟元吉前来商议。

李元吉说道:既然父皇起疑,我二人当整兵以待,托病不朝,以观察形势。

李建成却道:是何言也!天使若来,其谋立泄,焉可就此举兵造反?且宫中禁军防备已很严密,我二人当先入朝,见机行事。

元吉从之,于是二人决定先入大内皇宫,逼迫高祖表态,明典秦王之罪,当众问斩。

不料此时宫城北门禁卫总领常何,名为太子亲信,实为秦王间谍。当时长安宫城北门又称玄武门,卫队已经倒向秦王,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却都茫然不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天色未晓。

秦王李世民便依房玄龄及杜如晦之计,率引本府群僚,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五鼓破晓之后方才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高祖此时已经升殿坐朝,召集重臣皆至,准备查验天象示变之事。(本集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