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宋濂离京,十里长亭
时光荏苒,应天府下了一场大雨,雨后初晴之时,一辆马车缓缓地向外行驶。
这马车上除了一个驾车的马夫,便只有一个老人。
而这车上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而是满车的书籍。
应天府外十里长亭,历来都是送别的最佳场所。
此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汇聚于此,甚至民间的一些书生大儒也全部在这里等候着。原因非常简单,这朝堂上剩下的最后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也即将致仕回乡。
宋濂一生为两代帝师,曾经教出来的徒弟遍布天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送别的车队仿佛要将南门堵住。
然而此时众人却在这人群之中看到了一个异类,这人正是李临渊。
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李临渊竟然在这个时候选择来给宋濂送别。
要知道宋濂之所以回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反对李临渊。
为了对付李临渊他联合朝中的官员,请辞回乡。
本来想着以退为进,以这种方法劝朱元璋回心转意,重视理学。
结果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坐在这一个位置上,尤其是这些文官能够逼迫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惨淡收场。
宋濂在这朝堂之上还是有着不少的关系在的,尤其是朝堂时的官员这个时候前来送别,必然能够获得他们的好感。
当他们看到李临渊出现在这一个地方的时候,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李临渊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每个人的神态都不相同。
时间这是一个官员一脸愤怒的看着李临渊说。
“李临渊你哪还有脸来到这一个地方的,如果不是你宋师又怎么可能有如此下场,你这天下文人的败类,赶紧离开这一个地方!”
此话一说仿佛激怒了所有的文人,只见这些文人一个个地纷纷指责着李临渊。
仿佛李临渊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一般。
这是跟随着李临渊一起来的,工学院的这种人脸色变了变,一脸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人,脸色极为不善。
很快这两边的人便开始对骂了起来,只见这时他们看着面前的李临渊说道。
“李大人,难道你不生气吗?”
所有的人都将目光看向了这一个地方。
所有的人的矛头全部都指向李临渊,按照正常来说,李临渊应该非常地愤怒才对,可是此时的李临渊却没有任何的表情,仿佛一切事情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倒是让众人非常的疑惑,不知为何李临渊拥有如此定力。
这时,李临渊笑了笑说道。
“宋师虽然与我的观念不符,但是他为人还是非常重视才能和操守,为我大明也立下了赫赫功劳,我又怎么能不来相送!”
“更何况我们之间的矛盾不过是在一些事情认知上的矛盾,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听到这话之后,许多人的脸色变了变,他们没能想到李临渊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这些人正准备反驳,便听到远处突然间传来一个声音。
“我果然没有看错,李小友确实不是普通人!”
其他的人朝着这声音的方向看去,就看到此时,宋濂已经来到了这一个地方,看着众人心中满是欣慰。
众人没有想到宋濂竟然这么快就来到了这一个地方,急忙对宋濂进行行礼。
宋濂满意地看了看众人。
“从今天开始我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不值得大家如此对待,不过既然大家有这样的一份心思,老夫我还是很开心的!”
“老夫年龄已经大了,属于我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大明就靠诸位了!”
众人听到宋濂的话,一个个的心里都是非常地激动,要知道宋濂的话在朝堂之上可是有着不少的分量的,一旦这话传出去的话,对他们来说可是有着不少的好处。
只见这时,宋濂看着众人,摇了摇头说道。
“你们应该都有些事情在身上,我在这里就不耽误诸位了,还请大家自便了!”
只见这时他将目光看向了李临渊,随后朝着李临渊的方向走了过去。
“李小友,不知可愿意陪老夫走上一段路?”
李临渊听完后笑着点了点头,随后陪着宋濂两人在这路上行走着。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是非常的奇怪,同时对李临渊也是非常的嫉妒。
如果宋濂能够找他们的话,绝对能够引起朝堂上许多大佬的关注,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竟然被他们的对手给抢走了。
可见这时宋濂看着李临渊笑的笑说道。
“之前之所以针对你,乃是为了我名教传承,理学传承至今不知是多少人的希望,要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的话,恐怕大明的江山设计会因此而动荡!”
李临渊听完之后点了点头。
“这一点我也理解不过,这理学当中确实有许多不合适的地方,若是任由它发展下去的话,恐怕对我大明不利!”
听到这话之后,宋连信里面也非常的清楚,想要改变李临渊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
“我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从你创办的这一个报纸就能够看出来这报纸一旦铺开,朝堂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是这报纸上有什么风声,必然会对天下百姓造成影响,这样的能力实在是有些太可怕了!”
“若是将使用在正确的地方,对于大明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被一些有心人利用的话,大明绝对会因此而陷入动荡!”
李临渊心中非常的惊讶,没想到这宋濂竟然有着如此见识。
“这一点我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你放心,这报纸我会时时关注,而且其中也有着陛下的关注,一定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宋濂听完之后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欣慰。
“你小子确实是一个人才,但是你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自古以来有多少人都想要做成这样的事情,但是但凡有改革的人没有不流血,无论是商鞅,吴起还是王安石都是如此,难道你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的下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