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连环计,局势逆转
傅友德和耿炳文二人率领手中的大军,直接攻破了河间府。
而此时李临渊和怀远侯曹兴两人已经在这一个地方等着了,这时他们看在跪在地上被压着,不得动弹的靖宁侯叶升和普定侯陈桓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如今这两个人被抓,可以说这一场战斗也算是结束了。
这时太子朱标来到了这一个地方,看到李临渊一点事情没有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临渊这一场战争能够如此快地结束,还是多亏了你,那我回去之后一定会替你表功!”
听到这话之后,李临渊笑了笑。
“太子殿下这件事情并不是我的功劳,如果不是两位将军进攻的及时,怀远侯在内部配合我们一同形式,恐怕这场战斗不会这么容易地结束!”
“还有之前和我一起来到这城池里面的那些士兵,他们一个个出生入死,自然也应该得到奖赏,还请太子殿下能够奖赏他们!”
此时一众的将官听到李临渊的话对我的眼前一亮,像李临渊这样不慕名利的人,还真的不多。
尤其是怀远侯曹兴更是震惊。
虽然说自己这一场战斗有戴罪立功的想法,但是毕竟在这过程当中还是有所犹豫,就算是最后朱元璋不追究这样的事情,也至少是一个免官,并没有想到这李临渊竟然还向自己请功。
太子朱标听到后背有的皱了皱眉头,很显然李临渊的意思便是让自己拉拢曹兴。
怀远侯曹兴虽然刚刚投靠,但是他在定州一带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强的,再加上他手中剩余的这些兵马。
不管怎么样,至少现在来说它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太子朱标看着怀远侯曹兴笑着说。
“之前我就听西平侯沐英曾说过,曹将军乃是我大明难得的猛将,甚至历练一段时间之后,必将成为我大明的镇国之柱,今日一见,正是如此!”
怀远侯曹兴听到这话之后,心中非常震惊,但还是满脸愧疚地说道。
“太子殿下之前我听信谗言,背叛大明,实在是羞愧至极!”
“从今天起,我愿意为太子殿下鞍前马后,不必斧镬!”
太子朱标笑着点了点头,突然离开了这一个地方之后,众人看向手中的地图。
如今他们刚刚突破这一个地方,再加上刚刚破城,李临渊就让他们封闭好消息。
现在河间府被攻破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现在正是一个机会。
直接支持这几个人在府衙里面看着地图,而此时太子朱标也将怀远侯曹兴手中的兵马打乱掺到了军营之中。
虽然他可以对怀远侯曹兴信任,但是已经不能让他手中再拥有这么多的兵马。
对此曹兴心中并没有多大的问题,本来造反就已经是死罪了,如今能够饶自己一条性命,让自己带着理工,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
那样的话以刚才李临渊的谋划,恐怕自己最终也难逃一个必死的结局。
现在只不过是收了自己的兵权。
想到这一个地方之后,只见怀远侯曹兴说道。
“这定州一带的将领,几乎全部都是我之前的手下,如果太子殿下信任我的话,我可以带人家哪一个地方的兵马全部都给收了!”
“到那时咱们就可以率领大军奇袭!”
太子殿下将目光看向了李临渊,李临渊点了点头。
这时太子笑着说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曹将军对我大明是忠诚的,若是曹将军能够说服定州的将士弃暗投明,我必然会在父皇面前替你请功,还请曹将军放心,只要曹将军对我大明忠诚,不祸害百姓,残害忠良,我必保将军富贵!”
怀远侯曹兴听到后心中一阵感动,就连在一旁的傅友德和耿炳文都是如此。
两个人心中不免感叹,早听说太子朱标仁义过人,现在看来也确实是如此,若是太子朱标登临的一个位置的话,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许多好事。
只可惜这些勋贵做得实在是有些太过了,很明显朱元璋这么做就是为了给太子朱标铺路的。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杀这么多的功臣。
尽管在所有人眼里面太子朱标比较仁义,但是也只是相比较朱元璋而已。
如果是以为太子猪标软弱可欺的话,那么他们绝对会死的很惨。
很快怀远侯曹兴便离开了这一个地方。
而这时在一旁的耿炳文疑惑地说道。
“太子殿下,不知为何让怀远侯曹兴一个人离开这一个地方,如今他刚刚投降,我们就让他一个人离开,若是他这一个时候再次投降第1人的话,恐怕就麻烦了!”
“就算是殿下相信他,也应该让一个信得过的人与他一起!”
这时李临渊笑了笑说道。
“如今我们已经拿下了和肩负,就算是他这时在叛乱,对我们来说影响也绝对不会很大,更何况他也不是一个傻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如今来日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至于该怎么选择,我想他是一个聪明人,自然是懂的!”
“当然了,我们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去做,这一次的战斗当中我们可是俘虏了许多靖宁侯和普定侯手中的兵马!”
“有了这两个人手中的兵马,我们便可以轻松地前往保定府,尤其是靖宁侯叶升与蓝玉的关系,咱们带着他的兵马一起,说不定可以以极短的时间攻破保定府!”
“更何况我们还俘虏了靖宁侯叶升,这人虽然是蓝玉的手下,但是此人也是非常惜命,所以他肯定知道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
傅友德更名为两人,听完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那靖宁侯叶升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纠结该怎么做,等到那一个时候他们便可以趁此机会占领保定,就可以对北平进行夹击。
等到那个时候,蓝玉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回天无力了。
想到这里,傅友的和耿铭文两人心中都是极为佩服。
这李临渊的计策,一环扣一环层出不穷,不由得让他们感到一阵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