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王家宅私塾开办 忆竹轩李睿讲堂

一纸诏书告示天下,从此王氏商行名声大振。

此后,王家各地的主事之,人都开始趁势拓展手头的业务。

幽州的刘全,乘势将药业与纸业发展到了冀州和并州两地,扬州的王勋,则开始扩张店铺至荆襄八郡,而入主京城的王贵,则借势在洛阳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三处人马都不约而同地广置田地,专门用于研究各类作物的早熟之法,春日的樱桃则成了这个新产业的急先锋。

跟着王贵来到洛阳的同心村百姓,有心从商的均在幽州受到刘全长时间的调教,个个可堪一用,加上王贵继承了其父的经商头脑,掌控全局,所以王氏商行在京城的发展十分顺利。

这也让李睿,可以放心的把心思放到其他事情上。

古人道:風雨文学。

李睿此生有两大愿望,一愿荡平乱世,立不朽之功;二愿教化世人,成为孔老夫子第二……

出将入相自是不用多说,众人都看在眼里,但是当老师这个心愿,李睿却从未向任何人提及。

此番见有机会,李睿决定以公谋私,完成他这个人生小小的愿望……

他考虑到同心村人的将来,趁闲来无事的功夫,从王宅内找了一处空置的大堂,开办了一间私塾。

由他亲自当老师,给李恒、李茂及冯家兄弟,这群将来要带领同心村私兵的核心人物,传授文字和行军打仗的知识。

当李睿着人将“忆竹轩”的三字牌匾挂上私塾大门后,阴谋得逞的他看得忍不住傻笑起来……

李睿想要建立一支自己的私人武装,这个想法已非一日,他也曾经和王贵沟通过,毕竟这支军队的一切军饷辎重,都需要从王氏商行支出。

虽说这支军队人数不会太多,但和平时期,每年数百万钱也是少不了的,要是战乱,则花费更是不计其数。

孙子兵法有言,十万之师需日奉千金!

李睿并非神仙,凭他一个人,是不可能搞来这么庞大的资金的。

好在王贵也是经历过战乱之人,深知乱世中自卫能力的重要性,他常常感叹,若父亲当初能以财力,在蓟县养支百多人的私军,四年前贼子屠村,也不会如此轻易就丢了性命。

因此对于李睿的提议,他是一万个赞成。

再者黄巾之后,王贵早把自己的实业,当成是同心村共同之物,因此李睿找他提及此事时,他想也不想便推心置腹道:“王贵之财,便是兄长之财,王氏商行所有资产,怀清哥均可随意调动,王贵绝无二言!”

王贵之言让李睿大为感动,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才会让刘全和王勋在各地收养战争遗孤,将来作为这支私人军队的中坚力量。

如今王氏商行在京城日趋稳定,刘全和王勋已帮他解决了士卒的征调及培养,接下来便是这支私兵的核心将领问题了。

昔日的广阳义军,除去有心从商之人后,愿意不避刀兵,带领这支私兵的大约有二十人,这些都是跟随李睿讨伐黄巾时的老兵,可谓久经沙场。

讨伐黄巾,义军最多之时足有五百余人,虽说当初有李睿临阵指挥,但战场难免有伤亡,一路下来义军还是足足折了三成,能在这数十场战斗中顽强生存下来的,自然个个骁勇善战。

李睿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战术素养,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

……

私塾开办的第一天,二十多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如书生般畏手畏脚地坐在书桌前,画面颇为滑稽。

李睿望着台下二十多人,发现一群老爷们中混了两个不速之客,赫然是自家妹子李隽娘和王悦容,这两个妙龄女子。

李睿皱眉道:“我等研习兵事,你这丫头片子来此作甚!”

李隽娘闻言,小嘴一撅道:“哥哥好生偏心,悦容姐姐也在此处,为何独责妹妹一人。再者妹妹自幼随你读书,才识未必不如在场诸位大哥!”

李睿对这妹妹大感头疼,暗忖女子无才便是德,当初真不应该教她读书识字,只得训斥道:“悦容姐乃大家闺秀,才不像你般到处抛头露面,定是你这丫头强迫人家!”

“再者我等研习兵事,乃是为了上阵杀敌,你这丫头片子纵然才识过人,学得一身本领,能随我等阵前厮杀否?”

说到王悦容,其实还真不是李隽娘强拉来的,她最喜欢看李睿谈及兵事时,那种气定神闲的样子,因此李隽娘的提议让她颇为心动,欣然同意前往。

王悦容受的是大家闺秀的教育,本是不可能这样抛头露面的,但黄巾之乱时,为了父母姐妹之仇,大半年随着众人东奔西跑,因此在自己这群乡亲面前,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不过她从未想到,原来李睿不喜欢女子抛头露面,因此神色大窘,急忙便要退下去,谁知却被身旁的李隽娘,强行拉回了座位上。

只见这小妮子娇咤一声,反驳道:“哼!黄巾之时,妹妹旦见永年大哥与诸位兄弟冲锋陷阵,哥哥坐镇后方,也未见杀得几个贼子!既然哥哥运筹帷幄,可以上得战场,我等女子又有何不可?”

“哥哥当是藐视女子乎!”

李睿闻言一怔,竟一时被说的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

一旁观望的李恒大笑道:“哈哈~~隽娘妹子说得好!怀清话术居然落了下风,李恒还是初见,真乃大快人心!隽娘且安心,我们等兄弟,均支持你们!”

说罢他对着众人道:“兄弟们说,是也不是!”

不错!不错!

一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跟着起哄,响应李恒的号召……

李睿看着李恒一阵苦笑,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李恒抢先道:“怀清啊,难得你嘴阵吃了败仗,顺了两丫头心意便是。你可安心,有我等大老爷们在,怎也轮不到这两丫头踏足战场,且让二人图个乐子便是。”

李睿无奈摇了摇头,不再管这两个女人。

只见他手持戒尺,收拾了下心情后,正式开始给众人授课。

李睿首先提问道:“诸位兄弟,额……还有姐妹,敢问战场之上,临阵对敌,以何为先?”

若是寻常士兵,听到李睿此言,估计十有八九都是大呼“勇武”!

不过在座众人,都是跟着李睿讨过黄巾的,深知个人勇力在他们这个足智多谋的村长面前,简直屁都不是。

于是众人异口同声道:“智谋!”

李睿也猜到了众人的回答,不过他却摇了摇头道:“非也!李睿除记性远胜常人外,若论聪明才智,诸位兄弟中,最少有两成可与李睿相若。”

“永年哥及盛兴,与睿总角之好,二人深浅,李睿素有所知,若论聪明才智,比睿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恒闻言大惊,高呼道:“怀清莫要欺我!讨贼之时,贼人数倍于我,李恒脑中除拼死一搏外,可谓智短技穷,胸无一策!怀清今日竟言与你相若,岂非欺我?”

其余众人的感觉,也都与李恒差不多,纷纷开口表示不信。

李睿见状不慌不忙道:“永年哥所言虽是实情,然究其原因,并非才智高低,乃是哥哥与诸位兄弟,思虑方式有误!”

“何谓思虑方式有误?”一众人疑惑道。

李睿道:“睿善奇谋,非因睿才智过人,而因睿善于洞察万物本质!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万物皆存其道,“道”者,乃事物本质也!”

见众人一脸茫然,李睿也不着急,循循善诱道:“李睿大破黄巾,皆因睿已洞悉贼子本质:贪财而惜命,势大而志离。贪财者,财帛诱之;惜命者,疑兵虚之;势大者,分而破之;志离者,谣言乱之。故张宝等辈虽佣十万之众,亦非李睿覆手之敌。”

“无独有偶,作物早熟之法,亦因李睿洞悉作物生长本质:遇寒而眠,逢暖则开。故可略施手段,使樱桃硕果于正月。”

最后李睿总结道:“由此可见,只需洞察万物本质,奇谋异术,便会不谋而至!今私塾开堂,李睿开篇立论,便是嘱咐诸位兄弟,遇人遇事,当先求其本质,但凡悉得本质,奇策良谋自会了然于胸!”

其实李睿一番话,有一定的忽悠成分在里面,确实看穿万物的本质非常重要,但是没有像李睿那样以庞大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想要轻易看穿万物本质,不过是天方夜谭。

不过李睿觉得作为老师,不应该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所以知识储备这茬,他决定暂时先闭口不提……

听完李睿长长一席话,台下一众人顿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对着李睿一阵掌声后,顿觉自己的才智增长了一截……

至于大教师李睿,能否带着这群目不识丁的老粗学成出山,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