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243章

俄土战争的结束并未让世界迎来长久的和平,反而让欧洲两大强国英国和俄国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俄国和英国除了在巴尔干半岛之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之外,在中亚地区也存在着相当剧烈的矛盾。

在奥斯曼帝国和印度殖民地之间,存在着阿富汗和伊朗两个国家,这里也是英国和俄国矛盾最为激烈的地方。

原本更北部也存在着像希瓦汗国和布哈拉埃米尔国这样的土著国家,但都在几年前被俄国人吞并。

虽然这些土著国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他们的行政和军事大权都已经被俄国人掌控。这也让俄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已经来到了阿富汗和伊朗的边境,随时有可能在奥斯曼帝国和印度

殖民地之间拿下一块拥有港口的殖民地。

这对英国人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因为英国的印度殖民地距离这片土地实在太近。

俄国人要是打通了中亚的出海口,势必会在这片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扩张。到时候的印度殖民地就会面临一头巨熊的骚扰,大英帝国可不想失去自己的明珠,任何关于印度殖民地的话题,都是大英帝国的禁忌。

俄国要在中亚地区扩张,英国人自然就要阻止俄国人的扩张。

因为更北面的土著国家都已经被俄国吞并的原因,英国就只能将目光放在中亚地区仅剩的两个国家,也就是伊朗和阿富汗的身上。

因为阿富汗距离印度殖民地最近的原因,英国决定先控制阿富汗,随后再将影响力渗透到伊朗,确保俄国人不会在中亚地区获得一个出海口。

此时的阿富汗只是一个弱小的土著国家,甚至成立时间也只有55年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弱小的土著国家,英国自然没什么忌惮的。

1878年下旬,英国政府率先与阿富汗展开了联系,要求阿富汗政府接待以英国将军N?张伯伦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并且允许英国的一小支军队跟着代表团前往阿富汗境内。

这样的外交访问请求实际上就是明目张胆的恐吓,阿富汗政府自然不愿意。

阿富汗埃米尔希尔?阿里汗直接拒绝了英国政府的提议,并且表示无论如何都不允许英国军队进入自己的国土。

堂堂大英帝国的要求居然被一个小小的土著国家拒绝,这自然引起了英国政府甚至民间的愤怒。

英国政府也借机直接向阿富汗宣战,第二次英阿战争也成功爆发。

早在大约40年前,英国和阿富汗埃米尔国就爆发过一次战争。当时爆发战争的原因也差不多,主要是因为阿富汗埃米尔国倒向了俄国,英国为了自己印度殖民地的安全,不论如何都要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

所谓的英阿战争对欧洲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新闻,毕竟一个强大列强和一个土著国家之间的战争完全就是碾压的局面。

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阿富汗背后可能存在的俄国,毕竟背后要是没有俄国的支持,阿富汗的埃米尔也不可能如此果断的就拒绝了英国政府的提议。

在欧洲其他国家看来,正是俄国指使阿富汗埃米尔国迅速拒绝了英国的提议,目的是为了让在俄土战争中压制俄国的大英帝国丢脸。

但没想到,后续事情的发展很快就出乎了欧洲各国的意料。

在英国的军队源源不断的从印度殖民地边境入侵自己的国土之后,阿富汗的埃米尔很快向北面的俄国求援。

希尔?阿里汗原本想着俄国的军队会很快抵达,自己的国家可以在两大列强的博弈之中保全。

但俄国政府的拒绝是那么的冰冷,让希尔?阿里汗哀默之心大于死,很快就愤然而死,如同当初被背叛的沙皇尼古拉一世那样。

希尔?阿里汗愤然去世之后,其子耶古卜汗成为了新的阿富汗埃米尔。

但此时的阿富汗局势已经十分糟糕,英国军队已经占领了相当一部分阿富汗的土地,阿富汗自己的军队又少之可怜,根本无法在正面对抗中与英国军队较量。

英阿战争也是1878年的最后一件大事,英阿战争还没结束,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879年。

1879年年初,英阿战争就以英国的全面胜利告终。不过双方签订合约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英国政府也不可能全面吞并阿富汗,这会激起阿富汗土著更加激烈的反抗情绪,也会让俄国人从中找到一些机会,给英国制造麻烦。

英国人的主要目的,是将一部分阿富汗土地并入印度,并且加强对阿富汗的掌控,确保俄国人被阻挡在阿富汗的边境线之外。

阿富汗至少是要存在的,这里更像是英国和俄国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

要是没有阿富汗的存在,英国和俄国的势力范围将直接接壤,两国军队也将会在边境线展开更加激烈的交锋,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对阿富汗来说这可能是唯一一件好事了,至少这个国家会仍然存在,不会像被俄国控制的希瓦汗国那样,成为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

英国在中亚地区有收获,西班牙同样在东南亚地区也有收获。

之前也提到过,西班牙所属的菲律宾殖民地有两个扩张方向,分别是在加里曼丹岛扩张以及在新几内亚岛上扩张。

英国和俄国之间需要一个缓冲地带,那是因为英国人也在忌惮俄国军队。俄国军队虽然战斗力不行,但人数放眼整个欧洲也是无可替代的第一。

光靠印度的土著军队是无法和俄国抵抗的,要是动员国内的军队,会破坏英国在各地区维持的平衡局势。

但西班牙完全不需要。西班牙在东南亚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国土狭小,人口稀少的荷兰。

荷兰和葡萄牙类似,都是一个已经衰弱的,曾经也是个强国的国家。

只不过荷兰的综合实力比葡萄牙还是强很多的,不管是工业还是经济方面,荷兰都能在所有欧洲小国当中排名前列,甚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欧洲小国。

可惜,荷兰的对手是西班牙。

在两国本土距离殖民地都差不多远的情况下,本土的综合实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荷兰虽强,但在西班牙面前是没什么抵抗之力的。目前欧洲各国公认的态度,西班牙已经重新恢复了列强的地位,并且在世界八大列强排名中普遍位居6到7名。

这样的排名已经是相当高的了。毕竟欧洲五大传统列强的地位很难撼动,西班牙目前的综合实力在欧洲各国看来,只次于欧洲五大列强,比大洋彼岸的美国还要强大。

目前欧洲各国的主流报社和一些主要官员的意见,世界八大列强分别为英国,德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

大英帝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这毋庸置疑,紧随其后的就是在正面战场上打败过法国的德国。

如果没有普法战争的话,那世界第二的宝座肯定是法德俄这三个国家之中竞选,法国人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的。

但可惜,普法战争中普鲁士正面击败了法国,法国自然也就退出了世界第二强国的竞选。

俄国当然也很强大,但俄国先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最后又在这次的俄土战争中被英国和奥匈帝国敲诈了一笔,也只能屈居世界第四强国。

法国则是凭借着自己的底蕴位居世界第三,英德法俄这四个国家算是第一梯队,也被欧洲许多报社和民众戏称为一等列强。

俄国往后,奥匈帝国凭借各方面的综合优势获得世界第五强国的美誉。但奥匈帝国比之一等列强的四个国家都稍显颓势,因此奥匈帝国也只能屈居二等列强的宝座。

世界前五的排名虽然也有一些争议,但大体上是差不了太多的。

再往后的排名就有些争议了,最大的争议是西班牙和美国之间的排名。

不过因为此时的美国还没有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工业实力,再加上美国的海军也太过弱小的原因,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是将西班牙排在了世界第六,美国则位居世界第七。

毕竟西班牙也是拥有十几万的陆军外加世界第五的海军,排名世界第六也并不夸张。

位居世界第八,也就是列强垫底的,自然就是意大利了。

奥匈帝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被称为二等列强,这四个国家相较于前四个一等列强来说,在工业经济或者军事实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是远远不如前四个国家的。

但又话说回来,二等列强也是列强,对普通国家仍然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

荷兰的工业和经济当然也相当优秀,但因为国土面积和人口限制的原因,荷兰终究只能是一个小国。

西班牙和荷兰之间的殖民竞争只要没有列强国家的干预,西班牙是具备完全的压倒性的优势的。

趁着俄土战争和英阿战争吸引了欧洲各国的目光,西班牙也加快了在加里曼丹岛以及新几内亚岛上的殖民计划。

1878年6月,西班牙驻扎在菲律宾的军队公然入侵了南边的布隆岸苏丹国,并且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占领了布隆岸苏丹国的所有土地。

这里存在的大量土著被抓回菲律宾当做劳力,或者转手给西边的兰芳共和国。

之前也提到过,兰芳共和国是靠淘金发家的。淘金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这些土著正好是天然的优良的劳动力。

占领布隆岸苏丹国之后,西班牙就和荷兰所掌控的库台苏丹国正式接壤了。

西班牙也派遣了一部分士兵驻扎在边境线,但并未对边境线严防死守。

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甚至还会期待荷兰人主动进攻西班牙的殖民地。要是西班牙主动宣战荷兰,英国这个搅屎棍说不定会干涉这场战争。

但要是荷兰人主动宣战西班牙的话,西班牙就有足够的理由和荷兰打一场大战了。

不管是本土战争还是殖民地战争,西班牙都有足够的信心碾压荷兰。要是英国在荷兰主动宣战的前提下还想干涉的话,西班牙签署的几个盟约可不是白签署的。

别的不说,光是法国和俄国就很愿意给英国人下点绊子。

要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也愿意支持西班牙,哪怕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无法面对这样的外交压力。

除了在加里曼丹岛吞并布隆岸苏丹国之外,西班牙在新几内亚岛上也有殖民行动。

新几内亚岛的形状比较特殊,看起来更像是一只站立的恐龙。

这块岛屿的面积比加里曼丹岛还要巨大,是世界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大部分土地都不能居住的格陵兰岛。

换句话来说,新几内亚岛就是世界最大的大片土地可以居住的岛屿,再加上拥有大量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原因,被其他列强盯上也就不奇怪了。

目前在这片形似恐龙的岛屿上,有包括荷兰,西班牙,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葡萄牙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的殖民队。

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的殖民队伍普遍集中在恐龙的上半身,也就是龙头和上半龙身上。

而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殖民队则主要集中在恐龙的下半身,也就是龙尾和龙爪,以及小半个龙身上。

除此之外,新几内亚岛周边的几个大型岛屿也被这些欧洲国家踏足,一时间竟有欧洲列国瓜分新几内亚半岛的趋势。

只不过,各国的殖民队都只是简单的建立了殖民据点,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宣布大片占领新几内亚岛。

这其实也代表着,这些派遣殖民队伍的欧洲国家都有希望占领这块岛屿,再不济也能瓜分一部分土地建立新的殖民地。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新几内亚岛上的殖民竞争相当激烈,这些参与殖民的国家也都没有放弃,反而一步一步加大了殖民的力度。

要说在新几内亚岛殖民最方便的三个国家,或许就是英国,西班牙以及荷兰了。

英国的昆士兰殖民地,也就是澳大利亚东北角那个突出地带距离新几内亚岛非常近,这也让英国人在殖民新几内亚岛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荷兰人也丝毫不差。荷兰人的东印度群岛距离新几内亚最近处也只有200公里的距离,东印度群岛的军队和土著人口都可以快速抵达新几内亚岛,建立殖民据点的速度也是这些欧洲国家中最快的。

还有就是西班牙了。

西班牙的菲律宾殖民地距离新几内亚岛的最近处也有大约1000公里的距离,相较于英国和荷兰来说是没有太大的优势的。

但卡洛对于殖民新几内亚岛还是相当重视的,在卡洛的吩咐下,菲律宾殖民地政府也加强了对新几内亚岛的殖民,这也让西班牙在新几内亚岛的殖民进度并不逊色于荷兰和英国。

当然,这其中也有葡萄牙人的支持和合作。

葡萄牙在东南亚也是有殖民地的,但这块殖民地的规模较小,名字叫帝汶。

是的,就是后世那个东帝汶。

实际上,葡萄牙殖民者是最先来到帝汶岛殖民的,也正是这些殖民者建立了葡萄牙的帝汶殖民地。

但荷兰人紧随其后,他们发现并且殖民了帝汶岛,并且将葡萄牙人赶到了岛的东边。这也让葡萄牙的帝汶殖民地看起来只有小小的一块十分可怜。

虽然帝汶殖民地的面积较小,但葡萄牙在这里也是有驻军的,毕竟是葡萄牙的正式殖民地。

值得一提的是,帝汶殖民地距离新几内亚岛的最近处只有800公里左右,比西班牙的菲律宾殖民地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距离还要近。

这也是葡萄牙加入殖民新几内亚的原因之一,他们也是有机会在这场殖民竞争中分一杯羹的。

再加上之前卡洛和葡萄牙国王路易斯提出了关于殖民合作的问题,西班牙和葡萄牙联手起来,也确实在新几内亚岛上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

虽然西班牙和葡萄牙都经历了衰弱,但要是提到殖民,西班牙和葡萄牙仍然是这方面的翘楚。

主要原因还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的殖民历史太过辉煌,这两个国家加起来霸占了大半个美洲。

殖民一个小小的新几内亚岛对于伊比利亚双牙来说绝对是简简单单,这也让西班牙在距离更远的前提下,殖民进度反而不弱于荷兰和英国。

欧洲各国之间的移民肯定会有相关的冲突,光靠和平相处是不可能获得殖民地的所有权的。

因为恐龙形状的新几内亚岛西边只有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原因,伊比利亚双牙在殖民竞争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把荷兰人打的节节败退,甚至他们的殖民据点也被西班牙挤压到了更远的位置。

为了确保西班牙在新几内亚岛的殖民据点的安全,菲律宾殖民地方面派遣了一整个殖民地守备团前往新几内亚。

这也加剧了新几内亚的殖民矛盾,荷兰人也丝毫不退让的派遣了一些军队前往新几内亚,目的正是为了防备西班牙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