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流转土地

这天之后,张山水与李明秀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一些,两人说话的时候也更随意了,而且目光交流也越来越默契。

5月13日,张山水找到了齐支书,要求村上安排人为他丈量龙坳丘的承包土地,因为除了整个山丘之外,还包括山丘脚下周围的一圈土地。

“我和周社长来帮你测量吧。”齐方明回复说,而周社长是张山水他们所在三社的社长周长根,他对本社的土地情况最为熟悉。

龙坳丘是村集体财产,只不过以前一直荒着,前几年开始扶贫工作后,村里也搞起了花椒产业,然而土壤并不适合种植花椒,三四年前种植的上万株花椒,大多数都不断死亡,到现在还剩下千余株了。

上午九点,齐书明与周长根过来了。张山水和父母一起,跟着他们去了龙坳丘,实际上距离张山水家也就一里多地,隔得很近。

五月的天气变化不定,昨天还是大太阳,晚上却下了点雨,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远处的天边还有黑云,似乎还会持续降雨。

经过雨水的冲洗,无论是稻田里面的秧苗,还是路边地里的高粱、玉米,绿叶都是青幽幽的,空气也比较湿润。走在公路上,回头望去,能够看到玉龙河下游平缓流淌的河水,听得见河边洗衣敲动的棒子声。

“山水呀,龙坳丘丈量出来后,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移栽那些花椒树,毕竟是村里花了钱种植的,如果全部不要了,恐怕要遭人骂,所以我们村委商量了一下,决定按照你建议的,将剩下的花椒树移栽到村办公室后面的那一带。

所以大概需要等到月底才能够完全移栽完,不过你要是需要平整土地,可以先平整花椒树少的地方,损失几株几十株都没关系的。”在路上,齐文明对张山水说。

“月底的话时间差不多,我会一边等你们移栽花椒树,一边平整土地,下个月还可能栽种蟠桃树,倒也不会耽误时间。”张山水点头说。

而且,他还在趁此时间与周围的村民商量,流转龙坳丘山脚下与自家屋后山坡下相连的那几十亩土地,可能麻烦的事情比较多,他还需要时间去处理。

“龙坳丘一共有79.5亩,坡上就不用说了,坡的周围边界从这边算起,一直沿着这条路绕过去,这样绕一圈从那边绕回来,还包括山脚下这几小块地都是。”在齐方明与周长根的带领下,张山水一家将龙坳丘的边界弄清楚了。

“哎呀,山水真的承包了龙坳丘,准备用来做什么呢?”周围有村民看到他们后过来一问,知道张山水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好奇地问。

“李表叔,我还是种点桃树。”张山水上前敬烟说,这个村民叫李元洪,算起来是他奶奶娘家的侄子,所以张山水一直叫的表叔。

“全部都种你们家屋后那种桃子吗?我听说买得很贵的。”李元洪惊讶地问,同时还有些羡慕。事实上当初张山水在家里屋后的自留地种桃树,是被村里人笑话的,但是前年的几株桃树结果,因为不多就分了些给村民尝尝,然后母亲背到集市上去买了一些。

大家发现这种桃子的味道非常好吃,而且在集市上买到四五块钱一斤,许多人都有些羡慕。特别是去年,有三十多株桃树结果,每株桃树可以产百余斤桃子,总共卖了一万多,更让人有些眼红。

而今年,两百多株桃树都结果了,而且都结得不错,因为春节期间张山水修剪过一些枝桠,让桃树疏密相间,又施了专门的肥料,所以每株桃树都能结百余斤桃子。

“也不是特别贵,就五六块钱一斤吧。”张山水笑着说。

“那你能不能教教我们,我也想在地里种桃子。”李元洪期待地说。

“那李表叔,你家里的土地都在哪些位置,你指给我看看适合不适合种桃子?”张山水并没有拒绝。

“龙坳丘坡那边山下有一块地,还有那边竹林边也有一块地,远处那边的河边也有几块地。山水,你跟表叔看看,能种你们家那种桃子不?”李元洪望着张山水问。

“李表叔,坡后面那块地倒确实可以种桃子,不过竹林边那块地就不行,土壤不一样,倒是适合种李子树、枇杷树这些。至于河边那些土地,水分太足了,可以种西瓜试试。”张山水对村里各处的土壤情况都比较了解,不说烂熟于胸,但是结合周围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能够指出适合种植的水果类型。

“这样啊,都种桃树不行吗?”李元洪还有些遗憾地问。

“坡后面那块地种桃树,我可以保证收成不错。但是其他地方种桃树的话,结出来的桃子味道不得行,卖不起价格的。”张山水点头说。

“那你以后种桃树的时候,给表叔留点树苗,我先把坡那边的地种起来再说。”李元洪想了想,还是相信了张山水的话,点头对他说。

“那行,你要是确定的话,我以后进树苗的时候再问问你,要的话就帮你进回来。”张山水说。

事实上,龙坳丘周围还是有几百亩土地适合种植油蟠桃的,只是在村民们没有主动问起的情况下,他暂时也不会主动去问人家要不要种桃树,他相信等到自己种起来后,一定会有村民过来咨询的,因为种植油蟠桃的价值是比较高的。

“山水呀,你之前说这周边还有一些土地适合种植桃树,回头我们挨家挨户问一问,要是大家愿意种植桃树,那你就要帮帮忙引进一下树苗,再帮大家技术指导一下,让大家都多点收入啊。”齐方明想起了那天张山水在村上分析的话,立即对他说。

“齐支书,你就放心吧,咱们家山水一定会帮大家伙的。”张山水还没有答复,父亲张世华就抢着答应了下来,而且语气还特别自豪。因为儿子学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能够帮助乡亲们,这对张世华夫妇来说,也是让他们骄傲和长脸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