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更为关注的自然不是建文帝。
现在已经被架在高台上,下不来了。
天下所有人都认为,此朝皇太孙未来将会是仙人,天上天下唯我独法的道祖帝。
哪怕朱元璋明白朱允炆不是众人误以为的那个道祖帝。
也必须承认,朱允炆就是道祖帝。
只有这样,才能给天下带来安定,能够给他带来时间。
解决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
就算不是,也必须装作是。
……
【建文帝】
【洪武二十四年,洪武皇帝对于大明首都南京应天府,并不喜欢。】
【并派遣朱标相继前往了西安,洛阳,凤阳,开封四个地点视差,选择为大明迁都。】
【而太子朱标巡视到西安时,却突然染上重疾。】
【回到应天府的时候,早已经是病入膏肓,难以治愈。】
【朱允炆在得知父亲病重,便急忙回到了皇宫内。】
【太子寝宫,朱标脸色惨白的躺在床榻上,朱元璋两眼泪痕的紧握着朱标的手。】
【声音嘶哑:“标儿!你娘已经丢下咱了!你不能再丢下咱了!”】
【朱元璋戎马一生,从最为基础的士兵,打到现在的地位。】
【本就是少年苦涩丧父母家人,中年丧妻丧孙子,如今眼看就要颐养天年。】
【将皇位安全过渡到太子手里的时候,太子突然重病。】
【“太医!太医!”】
【朱标躺在此处,剧烈的咳嗽着,轻声道:“父皇,儿臣恐怕要辜负您之所愿了。”】
【“我的身体,我知道,不要为难他们了。”】
【倘若太医有用,在西安的时候,他的疾病就痊愈了。】
【可面对突生疾病,太医们自然是没有任何办法,自己恐怕也将迎来生命的终点。】
【与其让太医为自己陪葬,倒不如坦然面对。】
【以自己父皇的脾气,太医们没有治好自己的下场只有一个。】
【吕氏啼哭着,满眼心疼的望着床榻上的朱标。】
【不愿面对此,而后回头一看,便看见了朱允炆,于是连忙招呼朱允炆来到自己身边。】
【“父皇,儿臣遵循您的话,考量了凤阳,西安,开封,洛阳四个地方的各个因素。”】
【还没等朱标继续说,便再次传来剧烈的咳嗽。】
【朱元璋眼中很是心疼,连忙道:“标儿,迁都之事,等你好起来再说!咱现在不讨论国事。”】
【朱元璋不愿接受朱标重病无药可医的画面。】
【可朱标心里很清楚,自己倘若现在不说,恐怕日后就没有机会说了。】
【于是强撑着身体,声音低沉道:“地,地图。”】
【地图很快便送到了朱标的面前,朱标只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和思考,在慢慢丧失。】
【甚至已经快要失去一切感官了,在这最后一刻。】
【朱标依靠最后的信念,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圈,在画了三个圈后,朱标终究还是支撑不住。】
【病逝。】
【朱棣看着眼睁睁在自己手里断气的朱标,顿时陷入疯狂。】
【“不!不!标儿,咱命令你!给咱站起来!”】
【“咱知道你不会丢下咱的!你不是说咱还有很多政策不对吗!你还没改过来,你不能死!”】
【吕氏看着气绝的朱标,顿时双腿发软,两眼一黑晕倒了过去。】
【朱允炆望着这一幕,却陷入了迷茫。】
【父亲病逝,爷爷发疯,母亲也晕倒了,这让年仅十五岁的朱允炆,心中也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面对父亲的病逝,他……却无能为力。】
……
朱元璋沉默的望着天空中,朱标气绝的那一刻。
眼角缓缓滑落一滴泪水。
哪怕早就知晓,朱标会死在自己前面,可当他真真切切看到这一幕的时候。
哪怕是再强烈的内心,也终究会分崩离析。
尤其是朱标在自己怀中气绝的那一幕,差点让他喘不上气来。
自从马皇后和朱雄英病逝后,朱标已经算得上是他的全部了。
朱标也肩负着继承江山社稷的责任,可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
培养了十几年的太子,死在自己前面,谁能够接受?
毕竟在天幕中的自己,已经疯狂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之疾苦其一也。
朱标自然察觉到朱元璋情绪变动。
“父皇,只要未来还未发生,那儿臣便不会死。”
面对朱标的安慰,朱元璋却依旧是沉默。
……
嬴政:少时失去父母,壮时失去妻孙,天年时失去儿子,这朱元璋之所遭遇不比寡人劫难少,也难怪其能大业也。
刘邦:人生在世,何必如此难受,像我一样开看点就好了。
李世民:你只爱江山,人家朱元璋看重的是亲人,这恐怕也是天作孽,最为重视亲人,却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世。
项羽:真以为谁都像你刘邦一样?能为了活命,抛弃老婆儿子,真不知道你这等小人,是如何夺取天下的,可悲。
刘恒:皇帝有情,可不是件好事,皇帝只有无情,才能治理好国家,情会扰其心神。
刘秀:这点我承认,先辈们,没一个是好人,但都是好皇帝。
刘邦:一时间,我不知道你这后辈是夸我,还是骂我。
杨坚: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连续七位皆是英明之君,毋庸置疑,除了刘询都是冷血的皇帝。
刘彻:刘弗陵?刘询?朕有这两个子嗣吗?朕之后不应该是刘据吗?
连续七位,也就是说,自己后面的皇帝是刘弗陵。
可自己立的太子,不是刘据吗?为什么皇位会轮到刘弗陵?
自己有这个儿子吗?刘据对这个子嗣印象不是很深。
要知道他可以一直都在培养刘据这个太子。
培养了十几年,培养了十几年的太子,却没继承皇位,岂不是白白培养了吗?
刘启:可能你之子孙早夭吧,朱元璋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不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彻:如此之言,倒也说得过去。
刘弗陵:这……
刘询:此事,我们还是不予评价吧。
赵匡胤:这事确实有点丢脸,英明了一辈子的汉武帝,却毁于晚年,当真可惜。
李渊:人老糊涂,倘若我不是老糊涂,二凤他们也不会争的你死我活,人老就要认。
刘恒:彻儿,朕怎么感觉这二人话里有话?你可有做错何事?
刘彻:我应该没做错何事吧?至少目前没有。
刘启:儿子,你要是敢毁我大汉江山,你爹我的屠刀未尝不利。
李隆基:果然老刘家看江山,比看亲情要重。
赵光义:毕竟源头摆在那里,人刘邦为了活命,能踹妻子儿子下车。
刘邦:你们几个,他娘的,能不能别抓着我一个污点,往死里黑啊!
曹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抛弃妻儿能理解,但另找新欢,这着实有些伤人心了,当然,汉高祖舍去品德不讲,其能力在吾心中,数一数二。
刘备:曹贼,若大汉先祖在此,你焉能嚣张点评?
……
【道祖帝】
【历经郭桓案后三个月,天下安定下来,朱允炆便被朱元璋封为皇太孙,昭告天下。】
【天下人,闻之,皆惊叹。】
【道士皇太孙,古往今来,十分罕见。】
【故而人们常常对这位道士皇太孙津津乐道,名声开阔。】
【朝中也有人对此秉持,反对意见。】
【道士皇太孙,也算是开创了先河,自然是让有些人难以接受。】
【皇太孙这个位子,也事关天下兴亡。】
【面对朝中诸多质疑声音,朱元璋和朱标罕见联手镇压了下来。】
【若是平常,朱标定然是第一个反对,毕竟有为礼法。】
【朱标都同意,文武百官便不敢有了意见。】
【……应天府外。】
【朱元璋和朱标亲自来送朱允炆离开,因朝中事务加身,只能送朱允炆到城门口。】
【“皇爷爷,父皇,我走了。”】
【“允炆,好好学道,咱等着你回来。”】
【送别后,这位刚被封为皇太孙的朱允炆,便消失在了群臣的视线中。】
【直到……洪武二十五年。】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