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田儋

原来田儋是以前齐国的王室宗亲,他的堂弟田荣、田横都是一方豪杰,在齐地很有号召力,能够招揽人心。

魏相周市带领军队收复魏地全境后,向东扩展,到达狄城(今山东高青县)。

田儋假装把自己的奴仆绑起来,领着一群年轻人到县衙,想要谒见县令,要求把奴仆杀掉。

在当时,奴仆虽然没有人生自由,但不能擅杀,须经县官审判才能处死。县令不知有诈,打开县衙大门后,田儋一刀结果了县令,然后召集当地豪侠及官吏子弟,称各路诸侯纷纷反叛秦廷,作为齐王后裔,田儋理应自立为齐王。

在田氏兄弟及豪强的支持下,田儋集结军队反攻周市,等打跑了周市后,他又向东收复了齐国的故地,就这样,齐国也复国了。

(张良其人)

抗秦斗争正进入困难时期,秦军反击势头正旺,各国还在勾心斗角,好不容易形成的统一战线,被扯成一张渔网。

当时楚国在江北除了沛公外,景驹是最大的一支反秦武装。沛公迟迟拿不下丰邑,几个人一合计,便领着一些部属到留县投奔景驹,希望景驹看在同是楚国人的份上,借点兵力给他,好从魏国手里收复丰邑。

在前往留县的途中,偶遇另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也是要投靠景驹的,为首的叫张良。

没错,就是那个被后世称为“圣谋”的帝王之师。

张良是韩国人,他的父亲,父亲的父亲都曾经做过韩国的国相,是个地地道道的韩国贵族子弟。

秦统一六国后,张良年方二十出头,面对从贵族沦落到亡国奴的身份落差,张良的痛苦和怨恨同所有贵族一样,是不言而喻的,他曾经密谋暗杀秦嬴政,失败后匿名逃亡。

这段故事说起来还有点搞笑。由于一心要为韩国报仇,张良变卖家产,遍游世界寻找机会。功夫不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一个大力士,他想当然地要以一己之力刺杀秦始皇。

张良让人造了一个120斤(相当于现在60斤)的大铁锤,打听到秦始皇东游要经过阳武县,张良便和大力士埋伏在大路旁,准备让始皇帝吃他一锤子。

可是当秦始皇的车队到来时。大力士却傻眼了。几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疾驰过来,秦始皇乘坐的究竟是哪一辆?来不及多想,大力士照着一辆华丽的马车,猛地甩出大铁锤。

不料击中的却是一辆随从副车。秦始皇死里逃生,龙颜震怒,急令搜捕刺客,张良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躲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帝师学艺)

在逃亡期间就发生了给老大爷捡鞋子的这档子事情。据说有一天张良在下邳城郊的一座小桥边上悠闲地散步,忽然桥上有个穿褐色布衣的老头在喊他:“喂,小子过来。”

张良往桥上看去,只见那个老头冲他招手:“小子,叫你呢。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本是个贵族出身,尽管是逃难到此,也经受不起这等无礼的吆喝。他本想发火,但见这位老者年事已高,可是双目却炯炯有神,脸上充满了坚毅和自信。于是他就跳到桥下帮老人家捡起了那双鞋子。

本以为老人家至少会表达一下谢意什么的,谁知他把两脚一蹬,眼睛都不眨一下,以命令的口吻对张良说:“帮我穿上。”张良犹豫了一下,心想,反正好事做到底,就帮老人家一把又有何妨。

等张良帮老人穿好鞋子后,原本还想等着他道谢呢,谁知老人微笑着捋了捋胡子,笑呵呵地头也不回就走了。

留下张良一人在小桥上凌乱。

不知过了多久,那老人家又折回来对张良说:“五天后的清晨,到这里找我。”说完径直往前走了。

五天后,张良早早来到桥上,远远看见老人已经站在了桥上,他见张良劈口便说:“与老年人会面迟到是什么道理?”说完转身就走。

张良正想追问,老人家摆摆手:“五天后的早晨再来。”

五天后,张良起了个大早,当他紧赶慢赶地赶到桥上时,发现老人家早到了。见张良到来,老人家转身就走,边走边说:“又是迟到。这什么情况?五天后再来。”

其实张良两次都是按老人家的要求早晨到的,见老人如此刁专古怪,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第三个五天后,张良干脆三更半夜就再桥上等候。不一会儿,老人也来了。这次老人家很高兴,咧着嘴笑了。

他从怀里取出一本书,郑重其事地对张良说:“好好读此书,日后可成帝师。”他见张良还没反映过来,又叮嘱了一句:“十年后,无论你是否读懂此书,你都必须出山,十三年后,可来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那块黄色的大石头就是我。”

老人家说完便大步流星般地走了。张良捧着那本书一看,是失传的《太公兵法》。从此,张良便潜心学习、研究这部兵书,终得姜太公真传,为将来辅佐沛公争夺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