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高诚就责司礼监往侍中府走了一趟。
张松得到消息,立马写了一道奏折,递到了尚书府的钟繇桌面上。
钟繇看了后,寻来大将军严颜和总参府的贾诩,以及没筹建完毕的兵部老大宋斌,几个人讨论了一番后,钟繇盖上印章,去了宫中一趟。
高诚过目后批了红,拟旨下发尚书府。
接着,尚书府领旨,下发公文至大将军府、总参府、兵部及中枢府。
无当飞军从师级编制,上升到军级编制。
后面,就是公文层层下达,抽调蓝田新兵前往巴蜀,整编无当飞军了。
一套流程下来,颇显麻烦,但这就是秩序,也是中央集权的高度体现。
整个过程,中枢府几乎没有任何参与,领旨后也只是负责调度军粮,以供新兵前往巴蜀。其次,就是通知沿途郡县,许新兵部曲沿途补给物资。
这件事,在浩浩荡荡的政改及耕田中,根本不显眼。
随后的一个月内,倒是发生了一件波及甚广的大事。
各府部自查!
说是自查,其实谁都知道陛下耳目盯的很紧。
尤其是最先开始的调查司与御史府,调查司还好,处了内部不少贪腐份子,但由于其本身就属于暗中的情报机构,没有大规模传开。
但御史府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监察机构,就不一样了。buhe.org 非凡小说网
一口气撸了百十号人的帽子,还查抄了一家杀鸡儆猴,处以死刑、流放的官吏高达四十余人。
御史大夫蔡邕,更是上折引咎请辞。
高诚当然不会同意,还指望蔡邕坐镇朝野,发光发亮呢。
但国有国法,御史府查出这么多贪官腐吏,作为府中最高领导,不处理也不像回事。
于是,削爵一级,罚俸三年。
罚俸不算是大事,但削爵一级可不轻。大周三公都是县公一爵,这一削直接从公爵降到了侯爵,哪怕这侯爵是郡候,也比不上公爵啊!
所以,长安众多官吏都被吓了一跳。
三公都受处罚了,事情肯定小不了。
随后,顺藤摸瓜之下,又牵连到其他府部的不少人。
如此一来,高诚等人碰个面商量了下,干脆趁着政改,直接来一波。
当然,仅限于京官,地方官吏严重的留后处理,不严重的口头警告。
毕竟,政改还得进行,京官在眼皮子底下折腾不出乱子,地方官就不一样了,得先稳一波。
.......
光阴渐逝,八月已过,九月方逾中旬。
政改没出什么大乱子,诸府各部的重组工作,也稳步进行中,预计年前能够保证中央六部的正常运转。至于六部分设地方的署司,预计明岁年前能够筹建完毕。
更田也开始向右扶风、左冯诩进军,有着各地民兵的协助,人手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足以确保完成初期的分田工作。后续的田籍造册、校对等杂务,也将由户部负责。
军方的分区工作,还没有开始,主要原因便是兵部的筹建工作是新建六部中进度最缓慢的。
没办法,军方的资料交接工作,更加繁琐。
军籍、军属、军功爵、甲械造册、军马等以及往年调令、军令等,太多太多了。
宋斌很忙,忙的都跑未央宫好几回,就想换个闲职当当。
这些不算,那边要帮助国土台更田,还得筹建各地民兵社。民兵社才刚起步,宫里又要扩编无当飞军,组建第三骑兵军,整编南阳、江夏等地兵马。
宋斌:不活了,劈了我算了!
而随着齐赵战事爆发,部署在野王的赵衢第三军,也趁机夺取河内其余县邑。同时,身在太原的姜叙,调拨休整良久的三军将士,进发上党,大有吞并冀州的态势。
南阳的徐荣也没闲着,留下第五军精锐驻扎樊城周围据点,拉着补充新兵完毕的第四军、第十军以及邓恭帐下的三万五千余精兵,进入颍川郡内颖阳县,拉开阵势大搞军演。
江夏的十四军军将张辽,亦是率主力万余人,进驻汝南平舆,与颖阳遥相呼应。
部队一动,到处都是找兵部要钱、要粮的,烦的宋斌都想挂印而去。
最终,除了十四军的张辽所部外,徐荣跟姜叙那边,宋斌一毛钱也没给,粮食也一样没给。
又不是真的要开仗,要钱粮想干嘛?
再说,真打起来了,太原、南阳那边不用吭声都知道加大粮秣输运的力度。
现在只是搞搞演习,每月配发的粮秣军资,足够用了。
寿春方面,第五儁的身体状况,已经略有好转。但,根据御医的说法,老将军日后不能再去湿气严重的南方了,否则有性命之危。
高诚没办法,与严颜、贾诩、宋斌商议之后,加第五儁左将军,爵美阳县公,持节,任河西军区节将。十一军,则由原副将韩武,升任军将。靖难军节将由原副将孙贲担任,陆逊任孙贲副。
虽然河西军区还没有开始构建,但不影响高层人员安排啊,反正都是早晚的事。再者,原本第五儁就已经担任靖难军节将了,又有平定吴乱之功,总不能光口头奖励啊。
而太子高龑则在寿春一直等到第五老将军身体好转,才一同往长安而去。
中间,途经颍川,正见三军骁锐,日夜操演,威风凛凛。
而后,自粱县,过伊阙关,进入洛阳。
于洛阳休整两日,顺便跟周瑜叙了叙旧,这才过函谷,径趋长安。
行至潼关。
再见此关,已是数年之隔,与脑海中的印象一点都对不上。
恢弘的关墙依旧,也许又高了些,北面直达奔腾的大河,南面延绵而上群峦。女墙间不多远便会悬挂着一面旌旗,那高耸的门楼前,更是挂着周字纛旗。不过,城墙上并没有多少军卒。
反倒是关门前,百余人分立三门左右,排查出入关卡的百姓、商队。
这倒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自从国朝拿下函谷关后,潼关的作用就显得可有可无了。但谁也没想到,关外居然有如此众多的商队!
高龑等人一路走来,沿途见到了延绵不绝的商队,更是在关前看到了北侧的简易渡口,那里汇聚的舟船、车马不计其数。
要知道,站在他们这个位置,向北能看到渡口,向西都能看到关城门口的状况。
距离也太近了吧!
这要是出现万一,就凭潼关都尉帐下的四百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就在高龑等人观论之际,潼关都尉也是急匆匆的带着亲兵出了关,直奔他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