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史之乱

“那我军是如何战败的?”高仙芝突然出声问道。

刘能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个高仙芝总算是问到了点子上,于是缓缓说道:“大军和黑衣大食交战五日,不分胜负。”

“不过后来黑衣大食派人收买了葛逻禄部,让他们反戈一击,节帅猝不及防,只得趁夜逃走,三万大军最终也只逃出去数千人而已。”

“所以这就是你提醒我葛逻禄部会反叛的原因?”高仙芝出声问道。

刘能点点头,回答道:“对,葛逻禄部的反叛会直接导致你这一仗战败,而后被调回了长安,降为了金吾卫大将军。”

高仙芝突然有些惊喜,连忙问道:“你是说,我会被调回长安?”

刘能有些奇怪他为什么会突然这么高兴,出声问道:“对啊,不过节帅为何会这么高兴?那只不过是正三品的金吾卫大将军而已,你现在可是从二品的大都督啊。”

“这与你无关。”高仙芝随意挥手道,并不打算解答刘能的疑惑。

不过刘能立刻便反应了过来,安西四镇节度使虽然是地方上的大吏,手握大权,风光无限,但是金吾卫大将军却是唐朝十六卫大将军之一,皇帝身边最亲信的人,负责的是保护皇帝的安全,而且是贴身护卫的那种,这对于常年在外的高仙芝可谓是一件好事。

刘能当然不能让他太过得意,于是出声说道:“节帅,我知道你认为,调任金吾卫大将军可以在皇帝身边,能让你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你这一仗却是对大唐有着极大的影响。”

见高仙芝看了过来,刘能继续说道:“这一仗是大唐和黑衣大食的第一仗,肯定是许胜不许败的,不过你却是败了,这场败仗会让你在朝中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名声,相信节帅你是可以想到的。”

“而且这一仗之后,大唐也停下了西扩的脚步,再也没有西扩一寸土地,要知道,西边五千里外就有一片不输于整个中原的平原,那里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水草丰美的程度要远比关中平原更好,而且好的不只一倍,那里也就被称之为世界的粮仓。”

见高仙芝还是不明白,刘能只得解释道:“这么说吧,那里一年打出来的粮食,足够整个大唐的所有百姓吃上两年的。”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种地方?”刘能的解释这下子让高仙芝彻底明白了,自已错过了多少。

后世记载,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大唐的的人口达到了巅峰,全国有八百九十余万户,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但即便是这么多人,大唐依然可以做到穰穰满家。

不过这些年来,大唐的运势好像是被打断了一样,各地频繁出现灾荒,仓库里虽然还有些存粮,但是绝对达不到供应全天下的程度。

但是,在遥远的西方,居然有一块天下人都不知道的平原,可以产出轻松供养整个大唐的粮食,这得是一块什么样的宝地啊!

高仙芝恨不得现在就将这块地方拿到手里,给大唐弄来更大的领土和更多的粮食,然后他就可以受天下人敬仰了,甚至以此功劳换取高句丽复国都有可能。

但是刘能还没有说完,只听他继续说道:“而且这一仗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在这里。”

“不仅在这里?难道还有什么更大的影响吗?”高仙芝连忙问道。

刘能点了点头,回答道:“对,不过这一次却不是什么好影响,而是会打断大唐几代人奋斗出的盛世。”

“在我们那个时代,称之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叛乱之一,由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掀起。

这一场叛乱,直接将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辉煌打落尘埃,是后世公认的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场叛乱影响深远,不仅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更因其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非常广、且影响深远,而被后人称为最血腥的叛乱。

在安史之乱的八年时间里,整个战乱波及了整个大唐,从南方到北方,都落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绝大多数百姓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之中,全国人口从近九百万户、五千多万人口,直接降到了190多万户、不到七百万人口,八年时间的人口损失达到3600万以上。

这八年时间里,光是长安城就三度沦陷,安禄山、回鹘、史思明轮流洗劫长安,其中回鹘人洗劫最为过分,他们在长安城的时候,纵兵焚烧圣善寺、白马寺,杀死一万多人,随地大小便,弄得整个长安城臭气熏天,肆意垢骂官吏,在夜间带兵砍开含光门,闯入鸿胪寺等官府要地,抢夺长安县令邵说的马匹,逼迫雍王李适向回鹘可汗下拜,甚至在杀人被捕之后大摇大摆来劫狱,还砍杀了几名狱卒。

回鹘人虽然帮助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却也踩着大唐的颜面过了一段快活时间,这也让周边各国全都看清了大唐的虚弱,高原上的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大唐也在几十年后失去了整个西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落入草原民族之手。

尤其是在吐蕃人攻陷关陇之后,西域地区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战略意义,西域的存亡对整个唐朝边防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不得不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

另外,人口的大量流失也就意味着赋税的大量损失,再加上唐朝的门阀政治愈发严重起来,越来越多的赋税被强加在民户身上,天下叛乱四起,大唐朝廷不得不四处派人灭火,愈发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当然,藩镇割据也在此时愈发兴盛了起来,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朝廷在后期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钱财去征讨逆贼了,所以只能用招抚怀柔的办法,再加上当时的大将、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养寇自重,使得天下各地的藩镇纷纷独立。

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了后来的宋朝,为了防止武人谋逆,宋朝采用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这样做虽然确保了赵家的政权稳定,却也让燕云十六州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再也没有真正回到过汉人的手中,汉朝时候一汉顶五胡的景象也再也看不到了。

高仙芝听刘能说完,已经震惊得合不上嘴巴了。

他真是没有想到,就在自已的有生之年,居然会看到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乱发生。

这场巨大的浩劫将会横扫他忠心的大唐,让大唐再也没有办法再造辉煌。

不过高仙芝好像是想到了些什么,连忙问道:“那东边的安东都护府由什么占领?高句丽有没有再现?”

这是他第一次表达自已想要将高句丽复国的心愿,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却让他没办法考虑合不合适,而只是想知道,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实现。

刘能看了他一眼,说道:“安东都护府自然还在大唐的控制之下,只不过高句丽故地被新罗占据了。”

“那群蛮子?”高仙芝立刻没好气地说道。

唐朝初年的时候,半岛上一共有三个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其中高句丽的实力最强,最巅峰的时候占据了大半个半岛和辽东部分平原地区,并且三次击败了隋炀帝,建起了京观威慑中原。

新罗只不过是被高句丽赶到南面山地的蛮族,依靠着中原和高句丽的冲突活着。

但是高仙芝是真的没想到,新罗居然可以后起直上,占据了整个半岛,这怎么让出身高句丽贵族的高仙芝能忍。

高仙芝立刻问道:“那我在此战之中是什么位置?可曾立下了战功?亦或是像你说的那样割据藩镇?”

刘能看了他一眼,有些不忍心告诉他,不过最终还是说道:“没有战功。”

“没有战功?我身为金吾卫大将军,居然没有机会领兵吗?”高仙芝立刻逼问道。

刘能缓缓说道:“禄山反,荣王为元帅,仙芝副之,领飞骑、彍骑及朔方等兵,出禁财募关辅士五万,继封常清东讨。帝御勤政楼,引荣王受命,宴仙芝以下。帝又幸望春亭劳遣,诏监门将军边令诚监军。”

“不过边令诚胡乱插手军务,向皇帝进谗言,谓之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畏惧叛军动摇军心,而你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

“皇帝大怒,命其将你们斩首示众。”

高仙芝顿时便坐了回去,直愣愣地盯着帐门,感叹道:“我居然如此不堪吗?”

刘能不禁出声劝道:“非也,后来安禄山进陷长安,崔光远、边令诚等人开门纳贼,后又逃出长安,为皇帝所不容,捉起来之后斩首示众,一样没得到什么好下场。”

“该!”高仙芝狠狠骂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