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鸠占鹊巢

一声磬鸣,打断了武北昆的思绪,鸿胪寺开始唱班,大臣们分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毕一拜三叩之礼后,文武百官立于大殿两侧,早朝开始了。

首先是礼部尚书赵司简上奏,说东北属国景春国派特史来访,太皇太后在祈年殿专程安排了会见,今天就不临朝了。

来自太皇太后母国的特史自然是要专门会见的,不过近来太皇太后最近本就不怎么临朝听政了,因为她发觉武北昆是越来越不听从她的旨意了,而是更多地听从国师的意见,逐渐地她发现自己对朝政之事,愈发难以独断掌控了,这个皇帝孙子长大了,翅膀越来越硬了,索性她干脆就听之任之,渐渐地放任不管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史隆递上奏表,说东北域的丰定县太守报来八百里加急文书,呈报因城内民众暴动,杀死了入城的四名契番士兵,引发契番发兵将县城包围,战事即将爆发,请求朝廷速速发兵支援。

听到这个武北昆的头都大了,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跟契番再起战事。

当初在庆丰州跟契番签订停战协议时,他开始认为只要给德拥一些好处,即可退兵,虽然契番开始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其实力却远在大兴帝国之下,真要打下去,未必是大兴的对手。

可是德拥却向他展示了契番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巨人战士。武北昆亲眼目睹了上百个身高四丈有余,身披厚达寸许的铁板钢甲,以参天大树为武器的钢铁巨人,列队在契番阵营之前,这些巨人行进之间,步履雷动,扬起遮天尘土,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一切阻挡之物。

这一景象把武北昆及参与谈判的大兴国臣子们惊呆了,他们想不出大兴国有任何策略和武力可以抵挡住巨人战士的攻击。武北昆也相信了德拥想吞并中原的想法绝非儿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巨人战士践踏京城的恐怖景象,这让他不寒而栗。

不得已,最后才跟契番签订了那样的停战协议。虽然大兴花了大价钱买来了一时的平安,但并没有让契番彻底退兵,德拥仍然屯兵中原,坐北望南,对大兴帝国虎视眈眈,这始终是武北昆的一块心病。

丰定县就是当时契番退出占领的九个城池之一,跟契番占领的晋北县紧紧相邻,两地在战前人丁和商贸等来往十分频繁。

二个月前,被契番控制的晋北县被楚家军队短暂占领,期间,大量的中原难民从晋北县城的涌出,不少人进入了丰定县,而丰定县也有很多人前往晋北城内寻亲访故,或是处理旧产,两地往来交通一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契番夺回了晋北县城后,打着商贸交往的旗号,屡次派出身着平民服装的士兵进入丰定县,奇怪是这些人在丰定县城内一不搞破坏,二不搞打砸抢,却是到处拉抢民夫,很多前些时间刚从晋北县跑回来的青壮民工又被契番兵给抓了回去。

前段时间,丰定县向朝廷上表,陈述了这种情况,说是契番此举在丰定县城造成一些局部动乱,引发了城内民众反抗,并有引发大规模骚乱的趋势,到时候怕契番国趁虚而入。因此特上表请示朝廷,是否可以武力维持秩序,将入城的契番兵驱离出城,并闭关锁城,切断与晋北县的往来交通。

但朝廷为了避免与契番发生冲突引发战事,未予准奏,而是让丰定方面尽量息事宁人,对闹事民众的加以安抚,派兵在城内加强巡逻,维持治安,但绝不可与入城的契番兵发生动刀动枪的正面冲突。

丰定太守在奏章里说,二日前,契番人在城中围堵一名从晋北县城跑回来的工匠,那名工匠跑回家后,闭门不出,几名契番人堵在门口叫了半天,无人应答,其中一个契番人就将那人的房子给点着了,想将其从家中逼出来,谁知火借风势,一下子就烧大了,将隔壁几家人的茅草屋都给引燃了,引发了大面积的火灾。其中一家老少五口人被烧死在大火之中,周边赶来救火的民众群情激愤,将现场肇事的四个契番人当场打死,事情发生后,城内百姓纷纷起来聚众抗议,又将在城中的其他八个契番人抓住,押送官府,要求衙门对其进行惩治。

县衙怕得罪契番,不敢收押这几个契番人,也拿闹事百姓没有办法,不得已,只好派人去晋北县向契番当局通报了情况,让他们自己派人来解决此事。不想契番立即派出了三万人的军队,陈兵丰定城下,要求我方立即放回扣押的契番士兵,还要交出杀死契番兵的凶手,否则就将攻入城中。

汇报完毕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史隆又补充说:“天机处已派人将那个县令抓捕归案,听候处置。”

武北昆龙颜大怒,骂到:“这个蠢材!不知安抚百姓,当初有人肇事的时候,不及时派人阻止,出事后,又不敢担当,造成兵民两怒,一发不可收拾。”

“传我旨意,命丰定太守郭守义,一是立即将百姓拘押的八个契番士兵解救出来,交还给契番;二是将杀死契番人的凶手查获归案,并交予契番处置,三是将县令斩立决,并派人将人头呈献给契番,谋求和解,力争迅速平息兵乱。”

史隆领旨后退下。朝廷上暂时陷入一片安静之中,其实公道自在人心,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本是契番人擅入我朝境内滋事,才惹发众怒。现在却一味迁就契番,恐怕很难服众啊。

但众臣有怒却也不敢言,谁也承担不起引发两国再次交战的后果。加之皇上今日当朝下令斩杀一名官宦,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一时都噤若寒蝉。

黄提督大人现在有些后悔今天把爱侄带来请罪,但事已如此,又不得不向皇上承报。“咳、嚯!”他清了一下嗓子,从朝臣中走了出来,“陛下,罪臣有事启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