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顾继红走后,沈默回到书房内继续发愁,至于方才莫名其妙来了又走的顾继红,丝毫没被沈默放在心上。
一个老头儿而已,国子监里面见多了。
对沈默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该想想明天怎么面对他们的挑战,又会比试些什么。
可是越想越没辙,四书五经认都认不全,作诗的话自己又没背下来多少,就连抄袭都难。
万一出的题目跟自己会背的诗不匹配可怎么办。
地球不会因为某个人停止转动,时间也不会因为某些人停下脚步。
转眼间天色就黑了下来,沈默在书房喝过莲子粥后,坐在椅子上看着《论语》,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红叶进来给沈默添粥时,见沈默这幅用功的样子也不由赞叹,少爷就是少爷,就连睡觉都不忘了拿着书。
为免吵醒沈默,现在又是七月天,给沈默披上了一张薄毯后就悄悄退了出去。
等第二天沈默醒来发现自己身上的薄毯时,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不用说,这肯定是红叶那丫头送来的。
今天就要与他们比试,沈默也想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管比些什么吧,现在自己代表的是洛阳士子,至少自己不能怂。
上战场都要做足准备,像今天这样的比试又怎么少的了。
早餐先吃根油条加俩鸡蛋垫垫底,虽然唐朝没有100分的概念,但是博个彩头也不错。
昨天邱老与崔憬笠,顾继红他们商榷好比试时间和地点后,就派人来沈家告知沈默,所以沈默也知该去往何处。
就算是死也要死的体面一点,吃过饭后沈默就回房准备自己最后的妆容。
(至少沈默是这么理解的,感觉自己赢得几率很小,早晚都会输。)
取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孺子袍,也就是李世民赏赐的那一件,今日这场比试乃是文人之间的辩驳,穿孺子袍很合情理。
脚上穿了一双青锻黑底靴,靴筒包裹至小腿,再加上绑腿后,看起来干脆利落。
腰间戴上了李若影所送的那个香囊,头上顶着一具白玉冠。
满头长发盘成一个整齐的发髻,被这白玉冠束住,白玉冠两侧垂下来的流苏显得沈默更加俊朗。
除了脸色看起来略带病态吧,整体装束宛然一副翩翩公子样。
打扮完毕后就吩咐刘东驾车奔赴“刑场”,也就是国子监。
而顾继红与崔憬笠两人也是一早就起床,正带着自家子弟朝国子监而去。
崔憬笠昨天去崔焕英那里打探过沈默的消息,边走还边嘱托众人。
“今日之比试,关乎着我崔家在士林中的名声,你们且不可疏忽大意。
昨日老朽去博轩家中探访故友,也曾打探过这沈默的消息。
他自小研读四书五经,八岁那年跟褚遂良论道,结果让褚遂良惊为天人,口称神童,他这绰号也是这么来的,”
原本沈默的名字不被众人放在心上,可是褚遂良的名号几人都是知晓的。
他连褚遂良都能辩服,那自己等人还去比试什么呀。
崔憬笠仿佛也看出了几人意志低迷,开口鼓励道。
“尔等切莫消沉,那沈默专心研读诗经学问,其余之学肯定不足为道。
而我崔家涉猎甚广,那为何非要以子之矛攻彼之盾呢。
稍候与其商议比试内容时要先发制人,切莫让他先提出比试内容。”
众人连口称是,崔憬笠嘱咐过众人后也不再言语,带头继续朝国子监而去。
沈默居住的崇业坊比崔憬笠以及顾继红所住的客栈,距离国子监要近,所以他先来到了国子
邱老以及黄老等人早就等待多时,除了国子监的人,就连李承乾与李泰竟然也在。
一见沈默到此,李承乾率先走上前打招呼。
“沈默,孤和小泰今日也来给你捧场,稍候比试可得拿出真本事,可别让他们看了笑话。”
“下官见过太子殿下,见过魏王殿下,见过诸老。”
沈默犹如掉进深渊一般,心想完了,完了,今天这人肯定丢大了。
李承乾和李泰怎么也来了,自己多日以来在他们心中的高大形象难道就要在今日破灭了吗。
来到大唐多日,其余本事没练出来,可这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本事,沈默可谓是练得出神入化。
李承乾和邱老等人与他交流半天,竟都没看出他心虚的样子。
没喝一盏茶的功夫,崔憬笠和顾继红两人也都带人来到了国子监。
崔憬笠还好说,与沈默素未谋面,可顾继红昨日才去过沈家,还是那副衣衫褴褛的老汉模样。
沈默与李承乾等人,上前施礼迎接时,沈默看清顾继红的面容后,眼中就闪过一道惊奇的目光。
经邱老开口介绍过才知。
原来,昨日那稀里糊涂来自己家,又稀里糊涂走的老汉,就是此次率人前来与自己比试的人。
“末学沈默见过诸位,(说完后又对顾继红执子侄之礼)顾老,昨日晚生并没认出您的身份,请恕晚生招待不周。”
顾继红哈哈一笑,挥手示意沈默免礼。
“哈哈…免礼,免礼,老朽昨日去你府上也是玩趣大发。
想看看纾麋兄一直称赞的青年俊杰是何等人物。
不料你对老朽所伪装的一个脏衣老叟都礼敬有加,不错,不错。”
沈默也暗自庆幸,还好昨日没做出什么无礼之举,不然今天被这“老头儿”当众说出那可就丢大人了。
崔憬笠与顾继红和邱老一辈儿,自然不可能跟沈默谈长问短。
两人以一个长辈的口吻称赞沈默两句后,就上前落座,跟邱老,黄老等人谈天说地。
方才沈默跟崔憬笠及顾继红谈话时,他们所带来的子侄也在仔细打量沈默。
见自家家主已经离开,这两波人才上前问候。
“沈兄,某名顾然,乃是顾老子侄,早就久闻你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沈兄,吾名崔凯,是崔老外侄,你称我为子凌即可。”
……
……
沈默也没功夫记住那么多人的名字,将这两只队伍为首之人的名字记下后也出言介绍自己。
“沈某不才,区区薄名竟能传给尔等听闻。
崔兄家学渊源,沈某也是早有耳闻,还有顾兄,江南一代泛出才子一名在我大唐那可是传的沸沸扬扬。
今日有幸与诸位一同探讨学问,那是沈某之荣幸,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在沈兄‘神童’之称面前怎敢自称才子。
不过沈兄所言极是,学问都是要探讨而来的。”
众人寒暄几句后就熟悉起来,崔凯等人觉得沈默连字典都能编撰出来。
还曾经与褚遂良论道得到好评,学识肯定要比自己等人要高一筹。
而沈默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面上虽然装的很厉害,可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话客气点没毛病。
“崔兄,我虽然自幼长在洛阳,可也曾听闻你们崔家在经论一道的…”
沈默本意是吹捧这崔凯两句,顺便看看,能不能打消他比试四书五经的念头。
比试作诗的话,自己还能抄袭背两首,比试做对联的话,自己也能瞎编两句,可是这四书五经,那是真的不懂。
就算死背硬记了两天,也不是能与这自幼成长在文学世家的崔凯相提并论的。
可沈默这话落在崔凯耳朵里,就像针扎一样。
心中暗自腹徘沈默,你都是跟家主一般存在的“大家”了,怎么还以大欺小,非要比试四书五经。
除此之外,也在感慨家主崔憬笠有先见之明,提前打探过消息。
不然真要让这沈默掌握主动,比试四书五经,那不是活脱脱的送上门找输吗。
“沈兄过誉了,四书五经,诗礼之道乃是先贤传下来的学问,小弟怎敢称熟知。
(崔凯心中不断祈祷,沈兄,沈哥,我都自称小弟了,你就别再追着这四书五经不放了好不好。)
像我等都是年轻一代的风流人物,不如我们第一场比试作诗,沈兄,你看如何。”
呃,如何,还能如何,当然可以啦。
虽然沈默不知崔凯为何摒弃他家所擅长的经论之道,但他主动提出比试作诗,自己怎能不同意。
“如此甚好,不知顾然兄有没有意见。”
站立在一旁的顾然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来洛阳根本都没想能赢谁。
他们一个是堪为世家之首的崔家,一个是编撰字典著作的沈默,自己只是个打酱油的,能够与其交自然会更好。
听到沈默问话,这才回过神来。
“没有,没有,两位仁兄决定就好。”
既然三人已协商好第一场比试什么,那自然要向邱老,崔憬笠以及顾继红禀明情况,以便让他们做评判。
邱老对沈默一直抱有莫大的信心,所以并未有甚感觉,而崔憬笠听到第一场比试作诗时,心中对那崔凯大加赞叹。
不错,不错,沈家这小子自幼就研读四书五经,在吟诗作赋方面肯定不如自家这些子侄。
顾继红则是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向沈默等人。
看见他们这幅模样,就想起自己,当年也曾年少轻狂的与人辩论斗文。
唉,一眨眼自己都是垂垂老朽了,年轻真好!
邱老等人同意后,沈默,崔凯,顾然以及崔顾两家的人也开始了自己的准备。
“沈兄,既然决定第一场斗诗,那就先定下规矩,我们三人各出一题。
每人根据此题作诗一首,然后再让邱老他们对我们所做之诗做评判。”
沈默心想,三人每人各出一题的话,那么至少可以保证,自己那一题不会太过难。
现在只希望这两人出的题目是自己会背,能抄袭的。
“沈兄,如今正是播种的季节,在下的第一题就是以百姓农耕为纲,作诗一首。”
崔凯说完看着沈默思索的样子心中直乐,哈哈,这下可算是难到你了吧。
“沈兄,那在下就当仁不让了。
(说完后就站起身来在原地踱步约半柱香时间才缓缓开口。)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蛹学种瓜。”
崔凯这诗刚做完,就搏的一直在听的邱老好评。
“好,区区四言,生动的描绘出一副农家场景,不错不错,峯坪,你崔家后继有人矣。”
有人称赞自家孩子,自然会高兴。崔憬笠满面笑容的出言推辞。
“哪有,哪有,纾麋兄过誉了,不过是小儿戏耍之作而已。”
这两人互相吹捧推辞之下引的崔凯信心大增,看着仍旧作思索状的沈默说道。
“沈兄,该你了。也让小弟‘领略,领略’你的文章。”
说这句话时还特意在领略二字上加重语气,可见其对自己的自信以及想要看沈默笑话的心思。
而沈默呢,此时并不是在思索该如何作诗,而是绞尽脑汁的回想自己在后世见过的诗。
究竟哪一首,可以表现出与农耕有关联呢,想了又想,唉,有了。
也学着崔凯方才的模样站起身来,低头面带哀伤的说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沈默这诗刚念完。(背完,多亏的以前老师要求严,不然连这诗都背不下来。)
方才还在称口皆赞崔凯的邱老和崔憬笠等人都瞪目结舌。
沈默这首诗,单从意境及气魄上就远远超过崔凯所做之诗。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最后这四言令邱老及崔憬笠都叹之称好。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沈默如今正是大理评事,奉禄三百担,至于后边那句岁晏有余粮,就更不必多说,他沈家这上千佃户所创造出的存粮就不少。
可是就算如此,他还在惭愧自己功德不够,连农桑都不会,有何能去担当此任。
气魄心胸可见了然。
崔凯在沈默一旁,自然听的更真切,面色苍白的坐回原位。
不得不服,不得不服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