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姚贾终于领教到姬羽的诡辩,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混淆是非。
明明昏庸无能,好色成性的韩王,竟被粉饰情深似重,勤政爱民的明君。
人不能这么无耻啊!
这还有天理吗?
还有律法吗?
总算能体会好友顿弱的心情,愤怒都难以形容内心的憋屈。
但姚贾既然敢站出来,自然在下方列坐时准备一番,心有几分底气,不像顿弱那般鲁莽,急匆匆就窜出来。
冷笑道:“这不过是你一面之词,当初韩国面对我大秦,割让上党求和;之后更是连丢宜阳和武遂,致使国门大开。
而你口中的明君,为签订两国盟约,不惜把公子送入我大秦为质。
这不禁让我费解,这样的韩国,有何资格提出议和?”
秦臣一听。
啊!
舒服了!
终于不在磨磨蹭蹭!
算是看出来,辩是辩不过,对方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就该直入正题,揭穿对方出使目的,以事实正面反驳。
姬羽一听,转身盯着姚贾,毫不客气地喝道:“你高兴得太早了!
岂不闻胜败乃兵家常事!
昔日,秦国栖居于西陲,尽管有襄公护卫平王东迁有功,得赏戎族之地,却国力弱小,而不能取之。guxu.org 时光小说网
直至穆公上位,重用百里奚,蹇叔,丕豹等人杰之辈,才收回戎族之地,更得到河西之地,成就五霸之一。”
沉吟片刻,环视一周,掷地有声地反问道:“可之后呢?”
得来的回应便是大殿寂静,姚贾沉默不语。
知晓是没胆量当着秦王面,揭露当年秦国耻辱,便“好心”为其回答。
“穆公逝世,后世国君虽继承余烈,却不明白国虽大,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的道理。
空有东出之志,却不恤国政,连年征伐不断,致使民声哀怨,国力走向衰落。
国家险些被三晋联军瓜分,以至河西之地被魏氏攻占。”
“尔敢....?”姚贾愠怒道。
姬羽微哼一声,甩下衣袖,自顾而言:“至于韩国有没有资格提出议和?
你这句话就说错了。”
“我韩国愿与秦国结盟,互不侵犯,和平相处,不惜让九公子入秦,以此显示诚意。
然而....贵国却趁韩国动荡之机,公然发兵进犯我国边境,视两国盟约为无物,韩国不得已反击,剿灭来犯之敌。
但我王珍惜两国情谊,不忍就此割舍,特命我出使秦国,解决两国纷争。
因此,韩国不是来求取和平,而是商讨战争遗留问题,议不议和皆在贵国一念之间。”
“就凭弱小韩国,也能抵挡大秦铁骑。”姚贾讽刺道。
对于姚贾抓住这事实不放,与顿弱所言如出一辙,早已见怪不怪。
议和嘛!
先把决心表露出来,姿态不能低。
有意见分歧很正常,哪有一成而就便成功,不都是慢慢磨。
“韩国虽弱,但君臣一心,兵甲士卒皆以战死沙场为荣,何须马革裹尸!
当年穆公称霸,晋国尚能阻挡其东出二百多年,而今韩赵魏同气连枝,有决心阻挡一切来犯之敌。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尔轻言兴兵戈之事,怕是忘了如今贵国局势.....呵呵。”
“你....!”
姚贾被扼得说不出话来,意识到同好友顿弱一样,陷入对方圈套。
秦国局势哪会看不出来!
君臣目标一致,扳倒吕不韦,对外发兵绝不可能。
而刚刚所言,不就是在阻止两国议和,让秦国把精力停留在此事上面。
余光微瞥,发现绝大多数同僚,以及端坐王座上的某位,脸色都阴沉下来。
暗自苦恼,好心办了坏事!
而就在此时,群臣中走出一人,在朝着秦王行礼后,便走向姬羽,露出挑衅似的表情。
扯着公鸭嗓子说道:“久闻方技家乃百家之一,四派绝学精妙绝伦,医术更不弱于医家。
可还从未听其传人,有治国带兵之能,莫非方技家还藏有法家兵家等典籍要义?”
此话就差没明说,你一个小小医师,怎会懂治国韬略,肯定是偷盗百家绝学精要。
秦臣们见有人以姬羽出身发难,意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心中极为赞叹,但啪啪被打脸的画面,还犹在眼前。
在这样被打下去,都没脸见人了。
还是闭口不语,面无表情为好。
姚贾见有人帮忙解围,骤然如释重负,向其投出感激目光。
脚步暗暗朝着一侧移动,一刻都不想待在大殿中央,那煎熬的滋味,只感觉如芒刺骨,如坐针毡。
姬羽看着面前身材高瘦,带点贼眉獐目的人,恍然认出他身份。
未来此人在秦国即将一统时,借着宴会酒劲,向嬴政提出分封制,被李斯等人直言呵斥反对。
“这不是淳于越吗!”
“出身儒家的你,在稷下学宫扬名,又担任齐国博士一职,而今却入秦为官。
恕在下孤陋寡闻,可未曾听闻儒家有一人而侍二主的说法。”
淳于越呼吸陡然变重,如果眼神能够杀人的话,一定要把眼前年轻人碎尸万段。
强压内心愤怒,镇定嘲弄道:“哼,阁下混淆视听到有一手!”
但所有人都明白,不过是故作坦然而已。
讽刺对方出身,却被一并返还回来,还直指他墙头草,连带儒家也捎上,内心不爽才怪。
一众秦臣到有点庆幸,得亏没呐喊叫好,不然又要被抽一下。
而列坐中一人,听到姬羽出言不逊,还连带把儒家牵扯进去,眼神透露出不善。
当然。
对此姬羽并不知晓,也毫不在意。
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赶一群还是赶,根本没区别。
都已经把话讲开了,也试探出秦国不会兴兵,自然不用再客气什么。
先礼已完,接下来就是兵了,逮到一个骂一个。
“百家绝学,精妙各异,浩瀚如海,远非一人能窥探全豹。
连贵国相邦大人编撰吕氏春秋此等旷世着作,都要借助三千门客,集百家之长,耗费数十年,才有今日所成。
而淳于越先生以自身目光去看待我方技家渊源所长,岂不是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