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都如此打趣了,蔡牧还怎么好意思继续站在队伍的后方。
无奈的。
他只得迈步上前,来到了前方。
似乎是感受到了蔡牧的到来,昨晚在那些妃子身上征伐了半夜的董卓,这才睁开了眼睛。
“伯治侄儿来了啊!”
“正好,洒家有个事情交代给你!”
“你,代洒家,代天子,持使节出使关东一趟如何?”
董卓直接说明目的,点出了蔡牧要做的事情。
然而。
无缘无故就被派遣出去充当使者的蔡牧,此时却是听的一头雾水。
作为使者,出使关东没问题。
问题是。
相国你倒是把出使的原因,使命,以及出使的对象是谁,地址在哪儿讲述清楚啊!
不怪蔡牧如此担心。
因为关东诸侯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诸侯的治地,蔡牧是真不愿去。
就比如那被称为冢中枯骨的淮南袁术,他的脑回路就不正常。
谁知道袁术一拍大脑袋,会不会要了自己的性命,就图个乐呵乐呵!
可惜。
一脸疲乏的董卓,根本不关心蔡牧想的这些。
他在问完蔡牧愿不愿意出使之后,都不等蔡牧回答,就拖着臃肿的身体就离开了。
“文优!”
“这里交给你了。”
“你给伯治侄儿解释解释,洒家回后院歇息歇息。”
蔡牧:“……”
董卓离开后,蔡牧幽怨的看向了场中作为董卓代言人的李儒。
李儒没有多说什么。
而是转身从堂内的一处长案上拿过一摞信报,将之递给了蔡牧。
“伯治,看完这些再说!”
“等你看完,你就明白了你该做什么,该出使何地!”
对于李儒递来的信报,蔡牧将信将疑的接了过来,径直一张张的快速阅览了起来。
起初。
蔡牧阅览着信报上的内容,仅仅只是惊讶。
因为李儒递给他的。
赫然是关于袁绍和公孙瓒两军大战之间的战事描述。
多是诸如袁军和公孙瓒的大军在哪里发生冲突,规模多大,造成了多少伤亡之类的描述。
在关中摆烂的董卓,也会关注关东战事吗?
蔡牧惊讶的想到。
可看着看着……
蔡牧的脸上就没有了惊讶,取而代之的是认真之色。
看到最后,他的神色变为了先前与李儒一般无二的凝重。
“看出什么了吗?”
这时。
李儒的声音传来,打断了蔡牧的思绪。
抬头望去。
蔡牧深吸一口气,直言道:“看出来了!”
“奥?说说看!”
李儒感兴趣的道,示意蔡牧尽管言说。
蔡牧也不客气。
他直言道:“如果说界桥之战时,公孙瓒和袁绍之间还能斗个旗鼓相当!”
“那么。”
“在界桥之战后,二者近一年来爆发的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等大战中……”
“公孙瓒已然渐渐落于下风之中!”
“局势若是始终这般僵持下去,至多两年,不,甚至可能撑不到一年,公孙瓒就会败亡!”
“到时候,袁绍将会尽收燕赵之地,实力迎来暴涨!”
“不光会冠绝关东诸侯,更有可能对相国占据的关中之地造成威胁!”
“即便不能威胁关中,其染指并州之地当是不难。”
闻听着蔡牧的讲述,李儒眼中的感兴趣之色,变为了惊讶,最后变为了浓浓的赞赏。
“不错!”
“本来儒对于让伯治你出使,还有些没把握。”
“现在你这般一说,儒的心中再无迟疑矣,你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儒赞赏了蔡牧一句,而后径直交待了蔡牧的出使任务。
“伯治!”
“此行找你来,是希望你奉天子令前往幽州,冀州调停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为公孙瓒争取一些喘息的时间。”
“对于我们而言……”
“一个纷争不休的燕赵大地,才不会有威胁。”
对于李儒说的,蔡牧没有否认。
因为历史上已经证明了击败了公孙瓒的袁绍,势头有多强盛。
但比起那些。
蔡牧更好奇的则是,他即便奉天子的命令调停,关键是袁绍会听吗?
他都能看出公孙瓒势头在减弱,身为公孙瓒对手的袁绍,不可能察觉不到。
趁人病,要人命!
这句话可不是说说的。
故此,他向李儒道出了这点。
“呵呵!”
“伯治,方才给你的信报,你终究是没细看,忽略了一些东西啊!”
“难道你没注意到……”
“在经历了连番大战后,公孙瓒和袁绍双方都已经到了粮食快要绝尽的地步吗?”
“公孙瓒是快撑不住了没错,可你别忽略了,袁绍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他即便咬着牙打赢了,灭了公孙瓒……”
“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听到这话,蔡牧下意识的就想说,相国完全可以趁着袁绍和公孙瓒两败俱伤之际,从关中出兵进军河北,行渔翁得利之策啊!
可。
想到董卓刚才那副雄心不复的模样……
蔡牧忽然间理解了李儒,也算是难为他了,无奈之下想出这么一个掣肘袁绍发育的办法。
“所以……”
蔡牧接过李儒的话茬道:“我若出使关东,如果想要完成调停二者罢战的任务……”
“必然要抓住袁绍不敢孤注一掷的心理……”
“同时。”
“还要借由天子下令停战的大义,冀州后方相国坐拥大军的威势,多方面逼迫着袁绍主动停战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