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爷的“面塑江湖”:金箍棒下的匠心传承 在熙熙攘攘、邻里情深的和睦社区,要是有人问起谁是社区里的“宝藏老人”,大伙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李大爷的名字。李大爷大名李长福,年逾古稀,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身形清瘦挺拔,走路时步伐稳健,透着老一辈人独有的精气神。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一双眼睛明亮而深邃,仿佛藏着无数岁月沉淀下来的故事。而最让社区居民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的,便是李大爷那一手出神入化的面塑技艺,尤其是他捏出的金箍棒,栩栩如生,仿佛带着齐天大圣的威风,随时能搅起一番风云。 李大爷与面塑的缘分,得追溯到他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逢年过节,村里来了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小小的面团在艺人手中三两下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吉祥瑞兽,李大爷看得目不转睛,一颗心彻底被这神奇的技艺勾了去。此后,他便缠着家里长辈,软磨硬泡要学面塑,从最基础的和面开始摸索,没有师傅指导,就自已一遍又一遍尝试,面团软了、硬了、发酸了,失败不计其数,但李大爷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越挫越勇。 成年后的李大爷,无论生活多忙碌、工作多辛苦,都从未放下手中的面团。农忙间隙、下班后的闲暇时光,他就坐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捏面塑。日积月累,他的技艺愈发精湛,人物造型越发灵动,花鸟鱼虫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退休后,李大爷搬来了和睦社区,本想着安享晚年,可看到社区里的孩子们课余生活单调,传统文化气息淡薄,他心里又琢磨开了:得把这面塑技艺传授下去,让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于是,李大爷的家成了社区的“面塑小课堂”。每到周末、节假日,孩子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聚到他家,围坐在摆满面团、工具的桌子旁,眼巴巴地等着李大爷开课。李大爷总是不紧不慢,先给孩子们讲面塑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祭祀用的面塑供品,到民间婚丧嫁娶时必不可少的面塑装饰,一个个小故事听得孩子们如痴如醉,对面塑的兴趣愈发浓厚。 讲完故事,就到了实操环节,这天,李大爷打算教孩子们捏《西游记》里的金箍棒。他洗净双手,从盆里揪出一团柔韧劲道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双手轻轻揉搓,动作娴熟而沉稳,仿佛在与面团对话。“孩子们,捏金箍棒得先把面团揉匀、揉透,这样塑出来的形状才结实,不易变形。”李大爷边说边示范,面团在他手中快速翻滚,没几下就变得光滑细腻。 紧接着,李大爷将面团搓成细长条,手指微微用力,一边搓一边轻轻拉伸,金箍棒的雏形渐渐显现。他拿起一把小梳子,沿着棒身轻轻按压,一道道整齐的纹路立马出现,恰似真的金箍一般。为了让金箍棒更逼真,李大爷又用毛笔蘸了点食用色素,小心翼翼地勾勒出金色的光泽,颜料晕染开来,那金箍仿佛瞬间有了金属质感,熠熠生辉。此时的金箍棒,已经初具神韵,但李大爷还不满意,他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片刻,拿起一把小剪刀,修剪棒头的细节,微微上翘的弧度、尖锐的尖头,无不拿捏精准,活脱脱就是大圣手中那根威风凛凛的神兵。 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可面团到了他们手中,全然没了在李大爷手里的乖巧劲儿,不是粗细不均,就是软塌塌立不起来。有个小男孩急得眼眶泛红,差点哭出来:“李大爷,这面团太难捏了,我怎么都做不好。”李大爷连忙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蔼地说:“孩子,别着急,手艺活儿急不得。你看,是你揉面的时候力气小了点,面团没揉到位,来,大爷再教你一遍。”说着,李大爷握住小男孩的手,手把手地教他揉面、搓条,耐心细致,直到小男孩重新露出笑容,掌握了技巧。 在李大爷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的金箍棒渐渐有了模样。有的孩子别出心裁,给金箍棒配上了孙悟空的小面塑人偶,大圣身披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手持金箍棒,威风八面;有的孩子则用彩泥给金箍棒装饰了五彩云纹,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看着孩子们的创意作品,李大爷笑得合不拢嘴,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孩子们,你们学得真快,这就是传承啊!咱们老祖宗的手艺,到了你们手里,又有了新花样。” 随着李大爷的名声在社区越来越响亮,周边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纷纷邀请他去授课、办展览。每次外出教学,李大爷都格外用心,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材料,精心挑选经典的面塑题材,力求把面塑技艺全方位地展示给观众。在一场校园文化节上,李大爷的面塑展位前人山人海,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亲眼目睹神奇的面塑制作过程。李大爷不慌不忙,现场展示捏金箍棒,精湛的技艺让师生们惊叹不已,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表演结束后,不少学生主动报名参加面塑兴趣班,立志要跟李大爷学好这门手艺。 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塑材料的采购有时让李大爷犯了难,优质的面粉、食用色素价格不菲,社区活动经费有限,为了节省开支,他常常跑遍各大市场,货比三家,挑选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教学场地也是个大问题,家里空间有限,容纳不了太多学员,外出教学又时常遭遇场地临时变动、设备不完善等状况;更有甚者,有人质疑面塑这门传统手艺的前景,觉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工技艺迟早要被淘汰。 面对这些困难与质疑,李大爷从未动摇过。资金紧张,他就自掏腰包,购置材料;场地不便,他就和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协调,争取最佳教学环境;对于外界的质疑声,他总是坦然回应:“面塑可不只是一团面,它承载着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民俗风情,只要有人还热爱它,就永远不会过时。” 为了让面塑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李大爷也动起了脑筋。他尝试与文创公司合作,将面塑元素融入文具、饰品、玩具设计中,开发出一系列新颖别致的文创产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拍摄面塑教学短视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关注、学习;还组织社区里的年轻人开展面塑创业项目,手把手教他们经营网店,销售面塑作品,不少年轻人借此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在李大爷的不懈努力下,面塑技艺在和睦社区乃至周边地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社区里成立了面塑爱好者协会,定期举办交流活动、比赛;学校将面塑纳入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每逢传统节日,社区里更是举办大型面塑展览,李大爷的金箍棒作品总是摆在显眼位置,成为当之无愧的“镇展之宝”。 如今,李大爷依旧忙碌在面塑传承的一线,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更多皱纹,双手也不如从前那般灵活,但他眼中的光芒从未黯淡。他常说:“我这辈子,就跟面塑绑一块儿了,只要我还能捏得动面团,就要把这手艺传下去,让金箍棒的威风、面塑的魅力,代代相传,永不停息。”未来,李大爷还有一箩筐的计划,他要编写面塑教材、培养专业师资,让面塑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在岁月长河中续写属于他与面塑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