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章 织品

齐师傅举高腕灯,说你好好看清楚,它是什么。

我强行克服恐惧,逼自己睁眼,才看清了那只怪兽的全貌:

鹿角、蛇身、凤眼、鱼鳞。

——这分明是一条龙嘛。

准确说,一条木雕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早在8000年前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猪首蛇身的龙。隋唐时期,龙被认为是通天神兽,“木龙”谐音“墓龙”,也是常见的镇墓兽之一。

“师傅,我可不觉得它是镇墓兽。”我心想,既然是镇墓兽,就该乖乖守在墓里,这条木雕龙怎么还能自己移动?还一个滑铲跟我玩脸贴脸?

“没错。我感觉它长得太丑了。”齐师傅也打量几眼,面带嫌弃,移开视线。他说,木雕对匠人的雕刻技术和绘画技艺都有极大的要求。这条木龙的线条粗犷而不流畅,比例奇异而不美观,大概率出自市井,而非宫廷。如果哪个雕刻师敢把这种玩意儿献给皇上,肯定喜得九族消消乐。

“师傅,您对雕画方面还有研究呢?”

“称不上研究。但略懂一点讲究。我们中国龙的形象直到宋朝才基本定型,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总结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叫‘九似’;又将龙身分为三部分,依次是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每部分比例都要严格保持一致——这叫‘三停’。后世广泛遵循这‘三停九似’画龙之法,你按这法画出来的龙,它看着就顺眼。”

“但它是唐代的龙嘛,不必拘束什么宋元明清的‘三停九似’吧?”我分析说,这应该就是唐朝画龙的特色。只不过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人审美。

整条龙给我第一印象是,飘逸不羁。

龙身蜿蜒曲折,竟像只细长的海蛇。从龙头位置,我还能隐约看见它背部有鱼鳍,以及两只祥云缠绕的翅膀。底下四脚也不是鹰爪,而是麒麟一样粗壮的兽蹄,高高撑起这个四五米的庞然大物。

我并不质疑这座木雕的绘画与雕刻技术。仅仅是我视线所触及的一小块龙额,就采用了浮雕、镂雕等多种复杂的木雕技法。尽管距今已有千年,它的龙眼依然活灵活现,居高临下盯着我们这群入侵者,仿佛下一秒就会发出震天咆哮。

如果......如果这种手笔都算幼稚,那我不敢想象,到底什么样的大师之作才能入齐师傅的法眼?

“是啊,也就这一双龙眼,雕得还算凑合。徒弟你呀,怕是没见过好东西,没见过‘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的真龙!”齐师傅手指着木雕龙,说,您也别怪我说话重。我年轻时候也是干国安这一行的,曾经有个姓盛的朋友,拜托给我几幅民国龙画,让我安全护送到法国卢浮宫,再完璧归赵。据说要去什么国际美术展览,为国争光。那些龙画得是真好。不敢点睛眉,一点九霄动风雷。所以我现在是黄山归来不看岳,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得,就数您老人家有品味。我随口敷衍几句,抬脚就要继续走。

不成想,齐师傅还站在我身后,还紧紧摁住我的后脑勺,说你别乱动。

——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条木龙还有哪里不对劲?

我只好眨眨眼,更加细致察看一番。可这一看,我竟发现:修长的龙身上面似乎还缠绕着一根细线,粼粼闪光。

等等,这是百米深的海底,我们又困在一座墓穴里,何来阳光,何来反光?

这是缂丝。齐师傅一边压低我的脑袋,一边压低他的声音,说缂丝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这龙虽然雕的不咋地,但内部机关不容小觑。古代工匠在制作整座木雕的过程中,故意在每片龙鳞下方都埋进了缂丝。让它们像筋骨血脉一样,贯通龙身。

此外,龙体表面也织着丝线。它们缠绕、搭连、绷直在木雕外部,如蛛丝般透明,隐蔽性极好。古代人没有我们现代手电筒等照明工具,只能靠昏暗的烛光,又置身一片漆黑的墓室里,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察觉细密的丝线。一旦有人试图触摸、移动这条龙,立即会触发机关。而且最致命的是,丝线机关可不像金属机关那么容易腐蚀。俗话说,中华缂丝,千年不坏。

齐师傅揉了揉我的脑袋,似在安慰。

没关系,徒弟你千万别乱动,就靠在这条大龙上面休息休息吧。因为这道机关的命门,正好点在你的眉心。

他话音落,我终于看清了那一根闪亮的丝线。而它的左右两端,居然分别连接在木龙的左右颈侧——丝线中间正好紧贴我的额头。

通过眼角的余光,我清晰看到木龙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一小块龙鳞,已经被丝线牵动着翘了起来。这很明显已经触动了机关。

木雕刚刚应该就顶在石门后面。石门一开,木雕就顺理成章地滑出来,与我近距离接触,我的额头也随之顶住了那一根丝线。

可以想见,假如没有齐师傅阻止我,当我向后仰躲,中间丝线受到的压力会瞬间消失,左右两片小龙鳞也会复位。

机关必然被触发。

我已经消退的恐惧感又顺着脊梁骨重新爬回来了。

我并非害怕触发机关,我只是觉得不可思议:居然还有我感受不到的机关?小时候我触觉太过敏感,总有人开玩笑,说我真是皮肤娇嫩的豌豆公主,铺了七层被子也能感觉出来底下的豌豆。

可这根丝线竟然如此细微轻柔?都贴我额头上、贴我脸输出了,我还察觉不到?

师傅你......您,您又是怎么知道这有机关的?我的身形瞬间僵硬。

如果说第一道门遭遇的伏水机关我还能猜出个大概,这种精巧的丝线机关我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孩子,我走过的墓,踩平的机关,可比你进的局子还多。齐师傅毫不谦虚地笑了笑。

那,如果我不小心触发了这道机关,又会怎样?我该如何应对?我尽量少说废话,节省体力。

但我只听齐师傅笑了两声。他说,他从来没有招惹过这种机关,所以他也不知道,触发后具体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咱们运气好的话,里面可能会发射什么机关暗器,但历经千年,机关早就腐蚀了,无法启用;如果咱们运气差的话,也可能会从龙鳞的缝隙里钻出什么东西,放出什么无色无味的有毒无机物质,这些可没有保质期。对我们也有杀伤力。他慢悠悠地说。

旁边三位考古队员们见证全过程,又听完我跟齐师傅的对话,也都替我着急,一个劲儿地问那该怎么办啊?

我低头,一动不动,一声不吭。默默思考对策。我不喜欢与别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在幽深的墓穴里孤军奋战。我早就习惯了孤身一人躺在针毡上,反过来也刺得体无完肤,翻过来也刺得鲜血淋漓。

我首先想到,假如我们是一伙盗墓贼的话,遇到这种机关,一旦识破,就很好处理。木头丝线又不是石头钢刀,它们遇火会燃烧,只需要从木雕背后放一把火,烧毁整只龙就可以了。

但我们是文物警察,投鼠忌器。面对这样一只精巧的冥器,一把火烧掉,绝对是对国家宝藏的亵渎与失职。我脑海里占据绝对上风的念头,当然是要把这个文物祖宗无损无缺、全须全尾地保护好。尽管它先袭警,想置我于死地。

“你别搞得那么紧张。嘛徒弟,你看你,刚放海水里洗过澡,现在又浑身冒汗了。”齐师傅的笑声不合时宜地打断我的思考,他又用熟练的按摩手法抚平了我紧绷的双肩,说,感觉休息好了吗?你要休息够了,咱们就走;没休息够,你再好好趴这木雕上面睡一会儿。

走?我现在中了招,能走哪儿?我咬牙切齿地说,“刚才就阻止你们推开这门,你们不听;现在我替你们扛了机关,你们还笑话我!

齐师傅似乎故意欺负我不能动弹,又捏捏我的鼻子,戳戳我的脸,像摆弄小人玩具似的。他歪一歪头,见我真生气了,才笑着对身后的考古队员们说:

你们俩,把电池抠了,手电筒扔给我。

我听见,被他点到名字的两个考古队员疑惑地“哦”了一声,背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们都听话地把空手电筒交给了齐师傅。

我又看见,齐师傅大步走到这条木雕龙前面,竖起两只手电筒,各自塞进两片龙鳞底下,像简单的杠杆支架一样,依然把它们顶得高高翘起来。

他固定完毕,就拍拍手对我说,起来吧。

我一脸不可思议地抬起头。

中间丝线依然紧绷着,两片龙鳞依然翘着,一切都维持原状,文物也没有遭到破坏。但我已经自由了。

我往前走了两步,脑壳发懵。我揉揉太阳穴,完全没意识到我的手腕也在微微发抖。我更加无法接受了:这么简单的办法,我居然没想到?

“早就说啦——徒弟你要是真累了,就趴着好好休息一会儿。从咱们下海到现在,再加上你昨晚加的班熬的夜,你一天一夜都没合眼了吧。精力不足,你再聪明的小脑瓜也转得慢呀。”

齐师傅的眼睛里一层层地增厚笑意,说徒弟,你这回第一次下墓,正好也亲自进洞看看,长长见识,以后不至于束手无策。毕竟干咱们这行,指挥官的椅子在前线。很多东西不是你安稳坐在大后方,仅凭脑子想想就能琢磨出来的,别真拿自己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子房了。

我没什么好脸色。说你别跟我并排走,赶紧去垫后。

唉,这可真是农夫与蛇、吕洞宾与狗、郝建与老太太,还有我和你啊。齐师傅感慨完毕就立刻溜去队尾了,躲过我一记眼刀。

有了先前的教训,我小心翼翼带领众人,绕个大圈,远远绕过这条木雕龙。

齐师傅走在队伍最末尾。他拿灯一照,瞬间就来了精神:“哟,这一整座木雕,居然都是用沉香木雕刻的啊。”

我也深吸一口气——尽管遥隔千年,依然能隐约嗅到一丝香气。缕缕暗香浮动,袅袅祥云蒸腾,清芳馥郁,幽远绵长。细看木质纹理流畅,几乎毫无瑕疵,该是一块极其罕见的巨型上品沉香木。

沉香木并不是单一的树木名,而是树木受到雷击、火烧、虫蚀、鸟啄等自然创伤后,为修复自身而产生的一种半木质半油脂的混合物。它被誉为“众香之王,木中舍利”,单听“舍利”这词,您就能大概猜到它的原料有多珍贵了,好似佛骨舍利珠一样,天地炼化之精华。

“按理说,沉香料体普遍不大,要说做个佛牌、做个手串儿还凑合,但像这种完完整整、四五米见方的巨型沉香木雕简直不可思议。难不成是攒出来的?”一旁齐师傅也是啧啧称奇。

明清有“攒门”雕刻法,就是把一小块一小块沉香拼接好,再动刀雕刻。近年也有人把沉香和玉石翡翠攒到一起的,说到底,还是因为沉香原料太稀缺。

我说您有所不知,唐朝人就好这口。就连李白《清平调》诗里也有一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还有专家研究说可能整个沉香亭子都是用沉香木镂空雕出来的哩,您就可以想象唐朝人对沉香的痴迷程度了。

整座亭子都是沉香木雕的?那到了安史之乱,拿来当柴火烧也能烧好几年吧。齐师傅一边胡诌,一边大步往前走。

这回绕龙走一圈,我也看清了:木龙身上果真拉满了丝线,就好像地球仪上面覆盖的经纬线一样,横纵相交,呈现出一个个精巧无比的几何图案。

但尽管如此,这样一条木龙,要跟其他致命的防盗墓机关相比,还有些逊色,似乎华而不实。就在我疑惑它的具体用处时,我突然发现龙尾消失了。

——本该有一条龙尾的地方,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根方形横截面的木棍。

“乘龙升天,顾不见尾。”齐师傅说,你再看看第三过洞的石门吧。

我遥遥望去,见第三扇门上面也凿有一个猫眼洞。

只是,这个小洞也是方形的。

我顿时明白了。

“神奇吧?这个变形的龙尾木棍,正好能插进第三扇石门里。”齐师傅玩味道,“这条木雕龙估计一直放置在那里,严严实实堵着门。如果有人想要打开第三扇石门,继续往墓室里面走,就一定要拔出这条木雕巨龙,也就不可避免触碰到龙身的丝线机关。”

但设计者万万没想到,刚刚的海水帮了我们大忙——将这条守门龙直接从第三扇石门的关卡里冲出来,冲到了第二扇石门,一次性突破两层机关。我们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此地不宜久留。”齐师傅提醒道。咱们人没有触发机关,但海水可不好说。还是离这木雕远点儿,赶紧继续往上走吧。

“您稍等,我先去看看洞口,还有没有刻字。”

话音落,我也摸索到了第三扇石门。

果然,石门的猫眼洞附近,我又发现两个仿古文字——“太”“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