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明黔宁王——沐英!

永乐帝朱棣的这话一出,整个大殿顿时陷入沉默。

随即,又有人站出,神色严肃:“陛下,此举微臣认为不妥!”

嗯?

朱棣身子微微向前倾斜,一双摄人的眼眸盯着,如渊的帝王威严展露。

“有何不妥,说说看?”朱棣的语气相当平静,其中听不出分毫的喜怒。

往往是这样,才更加令人害怕。

那名大臣也是察觉这一点,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郑和数次下西洋,所耗巨大。

哪怕是现在还没有达到七次之多,国朝的钱财,也是有了巨大的损耗。

更,更何况…”

说到这里时,大臣停顿一番,又是继续说:“陛下您还要编纂永乐大典、出征漠北,这些哪一样不要钱?

要是长期坚持这下西洋,钱是真的不够。”

对于大明的这些细节方面,朱棣有时,是真的没有注意到。

目光看向朱高炽,开口说道:“太子,这些可是真的?”

朱高炽从人群里站出,沉思一会儿,说道:“陛下,此事的确为真。

现目前进行的诸多事务,都是消耗极大的大事。

一直坚持下西洋,恐怕对大明是个不小的负担。”

显然,朱高炽所考虑的,也和诸多的大臣一样,认为航海一事,耗费的财力巨大。

朱棣的眼里,有着一抹潜藏的黯然,自己的这个太子,什么都好,就是这性子,与自己有很大的区别。

“大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你是说航海一事,错了吗!

天幕上所呈现的画面,你又不是没看见,多年之后,郑和从海洋上归来,还有不少的诸国使节相跟随。

他们为何心甘情愿地跟随在郑和身边,其原因,再是简单不过。

不仅仅是因为郑和一人,更重要的缘由,还是郑和身后的大明。”

朱高煦越说,其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双手高高往上一举,其动作和神态居然和朱棣十分的相似。

“咱可以试想一下,若是大明日后不再进行航海,各地的出海之地,全都封禁,会有着怎样的情况发生?!”

一只手放下,朱高煦一一指着站在大殿上的诸多臣子,“你们心里的想法,天幕上也全都显现。

别以为咱不知,你们肯定以为,这航海可有可无。

哪怕不出海,大明也能够自给自足,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可要是,海外那些诸国联合攻打,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汉王殿下,老臣认为,你说的这话可谓是无稽之谈。

郑和就在此处,你大可以问问,海外的诸国,有比大明强大的吗?

我等皆是一致认为,下西洋没必要一直坚持下去。”另一个站出的大臣,也是说道。

“这些的东西...”朱高煦低声碎了一口,用手碰了碰朱瞻基,挤眉弄眼地说道:

“大侄子,该你了。

你千万不要告诉我,你也是和大哥想的一样,以后禁止下西洋吧。”

汉王没有忘记天幕上的信息,他还是想试一试,让朱瞻基来怼这些没用的大臣。

毕竟朱瞻基某些方面上,和老爷子相差不多。

不然,又怎会得到大爹的喜欢。

朱棣悄然把目光看向朱瞻基,有着别样的神色,想看看这位,自己比较看好的太孙,会做出何等反应。

自己已是看到过大孙未来的事迹,料想现在,大孙应当有改变。

朱瞻基先是对郑和说道:“马保叔叔,你此次航海归来,海外诸国可有一个比大明强大盛的。”

没有犹豫,几乎是在听见声音的第一刻,郑和就说:“没有。

我此次前往了不少地方,都没有一个能超过国朝。

甚至于,有的地方还没有文字出现。”

郑和的这番话,让某些大臣脸上的笑意更甚,听到了吧,下西洋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

有那样的功夫,还不如让百姓好好地种田。

陛下之所以还没说话,无非不好更改。

估计等哪天找到一个良好时机,就会不再提起下西洋一事。

这种费力不太好的蠢事,在永乐一朝做做就够了,要是让后世帝王继续下去,不知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见到,朱瞻基地用力一甩手,稍显稚嫩的脸,还带有愤怒之色,面向还欲再次说话的臣子。

缓缓地张开口,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么多年来,你们的圣贤书,我看,都读狗身上去了。”

“圣孙殿下,为何这般侮辱我等!”一位大臣略带不满地回答。

你是太孙没错,也会是国朝未来的皇帝,可,你也不能这样直白地羞辱人。

像太子殿下,哪怕自身怒气十足,也都想法绕个圈子。

“哼!”朱瞻基嘴角笑了笑,“我从来不会羞辱人,只是在实话实说而已。

莫非,你们是不知道居安思危这几个字。

海外诸国是没有强于我们的,那,以后呢?

不再下西洋,我们也就无法得知海外的诸多情况,那个时候,大明就像是一个失去眼睛和耳朵的的废人。

难道说,要等到海外之人打进来,你们才会有重新下西洋的想法?!”

“不,不会有那一天的。

大明的国力强盛,没人能战胜。”嘴硬的大臣,下意识地反驳。

“不会有那一天?

你们都读过圣贤书,那我来问问,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凭借何事一举变得强大,进而拥有的统一天下的实力。

究其根本,最重要的源头还是商鞅的变法,秦国君主才采纳他国之人商鞅的计谋。

要是大明日后禁止下西洋,等到了日后,必会如同当年被秦国灭掉的诸侯国一般下场。”朱瞻基大声地说道。

其中蕴含的意思,再是清楚不过,那就是未来必须长期坚持下西洋。

瞧见有人想再度开口,朱棣大力地一拍龙椅,狠狠地一瞪,那人连忙低下头,连话都不敢再次多说。

“好了。

太孙说得没错,这也是朕决定长期坚持下西洋的一个考虑之一。”

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朱棣继续说道:“我大明的疆域,不只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是海洋和诸国的情谊。

此事就这么决定,以后下西洋必须坚持下去。”

“郑和,辛苦你了。”朱棣双手拍拍郑和坚实的肩膀,旋即说道。

郑和道:“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弘治年间

朱佑樘坐在椅子上,脸上尽是复杂之色,不知如何形容。

看着眼前的,还在到处乱动的朱厚照,没来由地说:“朕之前,禁止再下西洋,这决定是不是错了。”

朱厚照的动作停住了,用一种颇为诧异的目光,盯着朱佑樘,徐徐说道:“父皇,你才知道啊!”

朱佑樘:“.......”

你这家伙,就不能说点人话?

许是注意到朱佑樘不怀好意的样子,朱厚照慢慢地往后一退,“下西洋这事,除了有点危险,再加上耗钱之外,

其余的,就剩下好处了。

禁止下西洋,这里面的坏处,就非常之大。”

朱佑樘露出兴趣,一只手撑在下巴,道:“何以见得?”

嗯?

朱厚照很怀疑,父皇是不是真的很傻。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

也不打算卖关子,朱厚照直接说:“禁止下西洋,这和瞎子有什么区别?

海外的很多地方,料想也不会比大明弱多少。

要是我们为此忽略,对其不管不顾,等他们变得强大后,大明又该如何自处?”

朱佑樘缓缓点头,看得出,厚照在某些事情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有了这个发现,朱佑樘的心里,暗中变得放松。

这样,等到厚照登基为帝后,或许是不用太过担心。

“既如此,从即日起,大明重启下西洋一事。”

朱佑樘一字一句说道,话语里很是坚定。

自己决心做出改变,那么就绝不能是嘴上说说而已。

朱厚照露出诧异的神态,这可不像是父皇平日里的作风。

忍不住开口痴痴地说:“父皇,你没事吧。”

朱佑樘:“……”

听听,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

“朕能有什么事。

朕不是说过,朕会做出改变,你莫不是忘了。”

闻言,朱厚照这才猛然想起,之前父皇说过的话。

看起来,父皇这一次是打算玩玩真的了。

朱厚照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要重新下西洋了,我也去。”

不管是什么时候,朱厚照都不是个愿意停下来的家伙。

下西洋看起来这么好玩的事,他可不会的放过。

朱佑樘的脸色再度一黑,咋地,你太子当够了,想换个地方玩玩儿。

对于这个太子,朱佑樘相当了解,哪里看起来好玩,就会想去哪里。

你这家伙,就乖乖地留在大明当太子。

翻开手里的奏折,弘治帝道:“不行。”

“为什么不行!”朱厚照反问,想知晓这里面的原因。

朱佑樘抬起头,看了一眼,“你是大明太子,不能去。”

啊这,就因为大明太子的身份?

朱厚照面色一苦,很想说,自己不要当这太子了。

想了想,父皇最近对自己还是不错的,还是尽量不要招惹为好。

这段时间来,父皇的脾性,也是变得暴躁许多。

动不动就增加课业,简直是毫无人性。

朱佑樘放下了手里的奏折,轻轻地说道:“今日你还没有做完的课业,再继续增加。”

听到这话,朱厚照也是再也绷不住了,彻底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小小年纪,就要承受来自课业的折磨。

试问在这皇宫里,还有谁能够比我惨。

大秦

始皇帝嬴政仰头发出大笑:“蒙恬,你看到没有,天幕上果真出现了下西洋的路线图,

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建造宝船。

朕估计,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大秦也是能有横渡海洋的宝船了。

等到时机成熟,说不定我们也是能有那机会,多次下西洋,呈现出玩国来朝的景象。”

可能是被始皇帝的这番话语给感染,蒙恬此时也是一片热血,心中无比彭拜,仿佛有巨浪在心中汹涌翻滚,

蒙恬说道:“微臣愿下西洋!”

前往未知领域,这就是一种冒险。

而作为一名勇猛无前的武将,蒙恬更不会有半分惧怕。

他的心里很清楚,自己是陛下的臣子,无论陛下会下达怎样的命令,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听从。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嬴政摇了摇头,拒绝了蒙恬的这个请求。

光是从天幕上的信息可以看得出,下西洋危险重重。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此而失去性命。

蒙恬这样的大将,对大秦弥足珍贵,不能葬身在大海。

“下西洋之事,不用太过着急,现如今最紧要的,是先把宝船给造出来。

不然,这一切都是空谈。

蒙恬你要更重要的事,不宜下西洋。”嬴政耐心地朝蒙恬说道。

而蒙恬对此,也是没有怨言,“诺,微臣遵旨。”

【明太祖朱元璋有能力建立大明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种能人异士的帮助。】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朱元璋的义子,大明还未建立之前,就立下过不少的功劳,可谓功勋卓著。】

【之后,更是世世代代镇守在边地,护卫大明,保护大明的安全。】

【此人所做出的贡献,不知比某些没用的文人大了多少。

当然,文人也是有好人存在的。】

大明

宣德年间

杨府

杨士奇眉头一皱,又低下头看着手里的书籍。

不一会儿,便是愈发烦躁,气得直接把书给丢在地上。

低声道:“这天幕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何,我感觉它对大明的文人,有如此之大的怨气。

显示其他朝代的画面时,对文人的评级都不是这般。”

纵然心中十分愤怒,杨士奇此刻依旧还是保持了属于文人的风范。

洪武年间

朱元璋盯着上方的天幕,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诸多的身影。

自己能有今日,大明能够真正建立,离不开那些老兄弟们的帮助。

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日的大明。

“妹子,你猜出现在天幕上的,会是哪个将领?”

朱元璋笑呵呵地说着,从只言片语间,这位大明皇帝心里就已是有了不少的人选。

马秀英摇摇头,“我也不知。

只是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很是思念沐英这孩子。

他在那边地,过得怎么样?”

听得这话,朱元璋也是想到了沐英,这位忠勇具佳的养子。

原本收养沐英,只是一时的善意举动,没想到沐英会有那般的本事。

“爹,你们快看,天幕上现在的名字是谁?”朱棣大声喊道。

不多时,朱元璋适时朝天幕看过去。

【那一位,就是大明黔宁王——沐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