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朱棣,本就是大明藩王,王上加白,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
【大明现如今的太子乃是嫡长子朱标,深受朱元璋喜爱,旁人若行造反一事,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听到这一席话,朱棣原本平静的脸色瞬间大变,连忙斥责姚广孝,“简直是一派胡言,荒谬至极。”
之后的日子,朱棣却经常与道衍和尚来往,两人在燕王府交谈密切,彼此间也变得相当熟悉。
在不知不觉间,燕王已是把这位道衍和尚当做心腹。】
【从这事中,或许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朱棣的野心。
倘若太子不是朱标,可能很多人都会蠢蠢欲动。】
大明
永乐年间
朱棣看着上方的信息,脑海里也是一一回忆起过往的画面,嘴角处有着复杂的神情。
第一次见到姚广孝时,那一句“王上加白”的确是把自己给吓了一跳,索性这话,并没多少知晓。
要是这话传到爹的耳中,以爹那火爆的性子,挨一顿打是小,指不定还要受到什么惩罚。
爹的眼里,众多的子嗣里,他其实只对大哥一人好。
其他人,哪怕是全部加在一起,都是没有大哥重要。
一只拳头悄然握紧,朱棣抬起头,望向远方:老头子,你没有想到吧,咱会坐在这龙椅上。
哼,同样都是你的子嗣,咱凭什么不能成为皇帝。
就算按照顺序,大哥他们都一一离逝了,再怎么样也该轮到咱了。
你倒好,把皇位给朱允炆那小子,也不给咱。
要是雄英的话,咱也不说什么了。
朱允炆这小王八蛋,他到底是凭什么!
我会用强有力的事实告诉你,我朱棣也有那个能力,成为在史书留名的帝王。
“老头子,你...”朱高煦仰起头,高声说道,看那副模样,还尤为激动。
只可惜,话还没有说完,眼疾手快的朱瞻基立即向前,一只手捂住嘴:“二叔,你怎么又说话了。
难道,你忘了爷爷刚才说的话了?”
朱瞻基自身也是心累,他搞不懂,二叔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非要一次又一次,惹皇爷爷生气才好。
一双眼神狐疑地看着朱高煦,朱瞻基越是觉得,自己的想法,貌似还真的没毛病。
从以往的诸多事迹来看,二叔看上去确实是有喜欢挨打的倾向。
所幸,朱瞻基不是个憋在心底的性子,一手还是捂着朱高煦的嘴,一边悄悄地靠近:
“二叔,是不是皇爷爷每次打你,都让你特别激动。”
朱高煦:“???”
略微一歪头,朱高煦匪夷所思地看着是朱瞻基,大侄子,你说的这话,听起来怎么怪怪的。
这世上,真会有喜欢挨打的人?
你怕不是在与我说笑。
一只手用力拨开朱瞻基,朱高煦不满道:“你在说什么,咱看起来像是那样的人么!”
朱棣望了过来,平淡道:“咱不是让你闭嘴吗?
你还要做什么!”
眼角的余光,不由得落到了朱瞻基身上。
朱棣也是在心里感慨,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会就这么大。
方才大孙的那动作,明显看得出来,是想要阻止老二。
而老二非但不领情,反倒还一副埋怨的神态。
思绪飘飞间,朱棣也是恍惚间想到了袁珙说出的那番话语,言朱高炽是天子,而朱瞻基则是万岁天子。
种种的迹象表明,这老道士说得一点儿没差。
等日后朱瞻基登基为帝后,估计大明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朱棣相信,朱瞻基观看了天幕里呈现的画面后,对于某些错事,一定会避免。
毕竟好圣孙,可旺三代。
朱高煦大咧咧地说:“爹,我认为你做得非常对。”
咦?
对于这话,朱棣表现出了一丝兴趣,想听听这一次老二口中,会不会有好话蹦出来。
“继续说下去!”朱棣说道。
以朱高煦的性子,想让他一直闭嘴,无疑是件难事,索性就先让他说几句话。
有了这回答,朱高煦又一次说道:“当年的情况下,不管怎样,都应该是你来当这个皇帝。
无论是从皇子的顺序上来讲,还是以能力,皇祖父没有让你当太子,
那,他就是老眼昏花!
咱的脑子是有点笨,也是清楚一件事,你的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可以成为太子。
除了你之外,这太子之位就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皇祖父为了朱允炆这小子,还对为大明做出诸多贡献的将领挥动屠刀,简直是令人寒心。
倘若你是太子,这样的事情就完全可以避免,还能使咱大明的武力得以继续保持。
自古以来,兄终弟及这事,以往也不是没发生过。”
一段话说完,朱高煦感觉到口干舌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还在场的其他人,全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久久没有言语。
好家伙,这些话真的是一莽到底的朱高煦说得出来的。
朱瞻基碰了碰朱高炽,小声说道:“爹,二叔他真的没事吗?
会不会是受到了什么刺激?”
一脸担忧的朱高炽,往前一探,不由得回答:“很有可能。”
坐于龙椅上的朱棣,这时候的神态,俨然和朱瞻基等人一模一样。
什么时候起,老二居然变得会说话了。
还知道用老眼昏花这几个字,来形容爹。
不过这种话,倒不用这么直白地说出来。
有些事,我们父子知道就够了。
可能,自己以前真的对老二太过严厉了吧。
能说得出这些话,他也是有心了。
“咳咳。”清了清嗓子,朱棣准备开口。
不料,朱高煦又是说道:“按照嫡长子的方式,选择太子还是有不少的弊端存在。
老头子,这一段的时间里,咱也算是读了书的。
其中,看得最多的就是唐朝史书。
咱就觉得,像唐朝的方法就比较不错。”
朱棣道:“什么方法?”
“这法子,咱记得后世子孙也是说起过,那就是玄武门继承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能选出能力最好的一位来当太子。”
正洋洋洋自得的朱高煦,丝毫没有注意到,朱棣的神情,已经是变得相当难看。
敲了敲龙椅,朱棣沉声道:“老二,咱有没有说过。
不可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你说这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朱高煦动作一滞,笑容也是在渐渐凝固,还有这么一回事吗?
为什么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爹,这个,其实我可以解释的…”朱高煦结巴地说着话。
脑子里正在疯狂思考,在想应该用什么说辞,来应付老头子的怒火。
这时,一个肥胖的身子来到了朱高煦身边,朱高炽先是冲朱高煦笑了笑,
“爹,二弟说这话,也是无心之举,就不要过多责怪了。”
朱棣立马伸出手指着朱高煦:“看看,你给咱看看。
你大哥还在帮你求情,你是怎么对你大哥的。
咱不打你,还不快点给你大哥道歉。”
“啊?!”朱高煦愣住了。
你让咱给大哥道歉,还不如直接打咱。
梗着脖子,朱高煦毫不示弱地说:“不,我不要。
咱又没有说错,为什么要道歉,凭什么!”
“你这小子,是不是还要咱亲自动手!”朱棣那叫一个气,扬起手,心里一阵堵塞。
怎么就生了这么个玩意儿。
明明以前打仗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了如今,偏偏对那太子之位这么执着。
你小子你也不看看,按你的能力,有成为太子的资格?
还在这里大言不惭!
“爹,你把这事交给我,我一定好好地教训老二。”
朱高炽拦在朱高煦的身边,大声地说道,全然一副为了二弟着想的模样。
看得朱高煦心里一懵,老大真有这么好?
不,我不信!
大哥这么做,一定是别有企图。
一定是这样的,咱不能被他所蒙蔽。
朱高煦的姿态依旧不变,“道歉就道歉。”
面向朱高炽,用一副真挚的语气说:“大哥,是我错了。”
朱高煦可不想,私下里被朱高炽教训。
见状,朱棣摆了摆手:“老二,你还是要多多向你大哥学习。
你除了可以打仗,有哪一点比得上你大哥。”
又来了,这的老东西又开始了。
朱高煦暗自在心里蛐蛐,也是沉声道:“爹,咱知道了。”
天启年间
朱由校把玩着喜爱的木雕,随意地看了一眼天幕,现出饶有兴致的神态,
“这一次,天幕上呈现的是那位黑衣宰相,也是有趣。”
说起姚广孝这人,其许多事迹都与成祖皇帝有关。
甚至于,朱由校有的时候,也是在想,若是没有姚广孝这个人,成祖皇帝发动靖难的决心,是否不会那么坚定。
“陛下!”魏忠贤气喘吁吁地跑到朱由校身旁,恭敬开口。
不论是到了何时,他都会始终记住,在朱由校面前,自己就是个卑微得不能再卑微的奴婢。
“起来吧,事情办得如何?”朱由校平淡地说。
为了大明的未来,也同样是为了朱由检,朱由校还是决定做出某些改变。
反正朝堂上,有些家伙有其他心思,朕索性就好好地敲打敲打,让他们明白,朕还是这大明的皇帝。
在做某些事情前,要先考虑清楚后果。
魏忠贤低下头,将一份名单呈给朱由校,“陛下,这上面的人,都已经尽数捉拿。
剩下的,奴婢还没动手。
遵从您的旨意,还要再养一养。”
接过递来的名单,朱由校没有直接摊开浏览,魏忠贤做事,他还是相当放心。
“魏忠贤,你认为姚广孝这人怎么样。”朱由校随意地问道。
听到这句话,魏忠贤眨了眨眼睛,自己有没有听错。
陛下居然在问我,姚广孝如何?
作为一个十分合格的太监,魏忠贤还是相当有自知之明。
心里相当明白,像姚广孝这种人,绝不是自己有资格议论。
低下头,魏忠贤道:“陛下,奴婢不敢。
奴婢身份低微,不敢擅自说话。”
朱由校略微皱眉,心里还是相当舒服,找太监就该找魏忠贤这种人。
会说话,又会办事。
要碰到王振那样的蠢货,只会引来一大堆的糟心事。
“无妨,这里只有你我两人,尽管开口。”
一只手放在木雕上,朱由校淡淡道:“朕是不会责罚于你的。”
把话说到这种程度,若魏忠贤还是不愿开口,那就是他的不是了。
思索一会儿后,魏忠贤道:“奴婢以为,姚大人所做出的功绩,放眼整个大明,鲜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不为名利,这样罕见的人物,即便是整个华夏,也是相当少见。”
颤颤惊惊地说完,魏忠贤佝着身子,不敢去看朱由校。
“呵呵....”朱由校笑了笑,“你这狗东西,说话还是好听。”
不再继续多言,再次把目光放在天幕上。
大汉
汉武帝刘彻的眼神接连闪烁,朱棣之所以会和姚广孝的来往愈发密切,其本质还是因为,
他们两人是一类人,两人都有着相同的志向。
也正是如此,有着姚广孝在背后主导,所谓的靖难之役才会成功。
“大将军,大汉是否还有这样的人才?”
同样有着远大志向的汉武帝,语气殷切。
对于人才的渴望,他是甘之如饴。
霍去病没像之前那般回答,而是细细思索。
似乎,大汉还真的有类似的人物。
沉吟道:“陛下,或许你可以下旨试试。”
嗯?
刘彻看向霍去病,他原本只是随意地说说,谁承想会得到这样一番回答。
“朕明白了。”刘彻语气里有着激动。
【多年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年号建文。】
【在朱元璋生前,朱允炆曾承诺过,即便是削藩,也会采取渐进的方式。】
【然,这只是朱允炆用来讨好朱元璋的借口罢了。】
【成为皇帝没有多长时间,朱允炆便按耐不住,无情地手里的屠刀对准他的叔叔们,大明的第一代藩王。】
【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的姚广孝,立即劝说燕王:“皇帝大肆屠戮亲族,才安定不久的天下,又会变得动荡。
王爷不起兵,更待何时。”】
【朱棣还是心有犹豫:“自古以来,藩王造反成功者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自己这一举动,真的会成功吗?”
这样的话语,也表面朱棣的担忧,坐在那般龙椅之上的朱允炆乃是正统。
而自己,又该以什么名义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