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该怎么过,当然扑倒吃干抹净啦。
韩春明之前做梦就梦到过对蔡晓丽这样那样,结婚成合法夫妻了,当然更应该扑倒。
结束后,蔡晓丽问:“春明,你去打水我们洗洗再睡。”
韩春明穿上衣服,亲了蔡晓丽一下:“知道了媳妇,我去打水。”
五月份的天还没那么热,两个人搂在一起睡觉了。
天亮的时候,韩春明先醒的,蔡晓丽整个人都贴在了他身上,胳膊腿都还压在他身上。
韩春明看着蔡晓丽熟睡的样子,虽然姿势很豪放,但他怎么看怎么好看。心里满满的,觉得自已有了家,有了底气。
“媳妇,起床了。”亲亲舔舔啃啃,蔡晓丽醒的时候还有点腰酸。“起来了,起来了。”
她偷喝了灵泉水缓解,洗脸刷牙,还要上班。
蔡晓丽看着桌子上盛好的饭说:“妈,你真好,一起床就有饭吃。”
韩妈妈说:“你们上班,我不上班,就起来做饭了,你二姐都吃过饭上班去了。”
蔡晓丽搂着韩妈妈亲了一口:“妈,你太好了,我最爱你。”
韩妈妈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爱她,情绪瞬间高涨,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妈没事,以后都是妈做饭,想吃什么和妈说,妈给你做。”
蔡晓丽比个大大的心给韩妈妈:“妈妈,最爱你。”
韩春明看着蔡晓丽一句话把老妈哄的不知道东南西北。
两人上班的时候,骑一辆自行车,韩春明带着蔡晓丽。
“妈,我们上班去啦,你自已在家里不要干重活,等我们回来让小五子干。”
“知道了,知道了,走吧。”
等他俩上班走了,院子里的人八卦问:“小五娘,你小儿媳妇长这么漂亮,脾气怎么样?”
韩妈妈就说好,其他的都不说。
韩春明骑着车子就说:“媳妇,你看你把妈哄的,过不了几天,就忘记我是谁了。”
蔡晓丽拉着他的衣服说:“谁说是哄呢,我说的是真的。因为我爱你,她是你妈,所以爱屋及乌,我就爱你妈啊。
以后也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才生孩子啊,要不然要孩子干嘛?不就是延续我们的爱嘛。”
在外面,蔡晓丽也不能搂着韩春明,现在夫妻都不能太亲密,只能拉着他的衣服。
韩春明听着蔡晓丽的话,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也是第一次听说因为爱才生孩子。
听蔡晓丽对老妈说爱就知道是哄老妈的,听蔡晓丽说爱他,他就觉得是真的。不是爱还能是什么,都肯嫁给自已了。
结婚后,蔡晓丽也没忘了和韩春明涛子一起学习,还有半年就要高考了。
每天吃好睡好还能享受服务,蔡晓丽日子过的很好。
提前得到要恢复高考的消息时,韩春明和李广涛愣住了,这两年多他俩一直和蔡晓丽学习,现在要恢复高考了。
程建军得到消息就告诉苏萌,苏萌已经知道了。“高考的消息,我知道啊,我奶奶都知道。”
苏萌爸妈都是老师,知道消息一点都不奇怪。
程建军想要对韩春明使坏,如果韩春明得到消息,要学习他的工作有太多时间了,他让他爸去五金厂帮韩春明找个工作。
他跑去告诉韩春明:“春明我爸帮你在五金厂找了份工作,直接调档案就行。”
韩春明说:“谢谢你建军,我不去了,收破烂挺好的。”
程建军看到蔡晓丽才一拍额头,一着急就忘了,对啊,蔡晓丽还在这呢,韩春明怎么可能走。
程建军问蔡晓丽:“蔡晓丽,你要去五金厂吗?”
蔡晓丽说:“不用了,我就喜欢收破烂。”
程建军无功而返。
这段时间,韩春明和涛子来了一次加紧复习。
蔡晓丽和韩春明有时候上下班会遇到程建军和苏萌,程建军现在还在和苏萌磕。
韩春明对苏萌早就和程建军一样了,都是一个四合院的,从小一块长大,遇见就会打招呼,只不过苏萌不和他说话而已。
高考报名的时候,蔡晓丽和韩春明李广涛都是沉默的,没有宣扬。
三个人报的学校不一样,韩春明跟着蔡晓丽报名,媳妇在哪他在哪,这两个月他是拼了老命在学习。
蔡晓丽报的京大,没办法她就是喜欢全国数一数二的学校。
涛子怕自已成绩不好,报的是师范大学。
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整条街都轰动了,四合院四个人都考上了大学,还有两个京大的。
涛子拿到通知书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四合院找韩春明和蔡晓丽,他太高兴了。
苏萌也感觉不可思议,蔡晓丽和韩春明的学校比她的要好。
苏奶奶就说:“韩春明这小子,看不出来啊,以前那么吊儿郎当的,现在竟然考上了京大,以后前途也不错啊。奶奶看走眼了啊。”
现在只要大学毕业就可以分配工作。
苏萌本来就烦,听到奶奶的话更烦,把门摔上回自已屋。
苏萌一直心高气傲,她从小就是独生子女,学习好,家庭好,骄傲的很。现在韩春明和蔡晓丽压在自已头上,她很不服气。
韩妈妈在家高兴的不得了,小五子本来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她拉着蔡晓丽念叨:“晓丽,多亏了你啊,小五子从小就学习不好,没有你,他哪能考上大学啊,还考上京大。”
家里的哥哥姐姐也是夸赞,考上大学全家都有光。
蔡晓丽说:“妈,五哥很聪明的,考上大学都是五哥自已的努力。”
韩春明现在美的很,家里从小到大就没有自已说话的地,现在考上大学,他的话也有份量了。
韩妈妈说:“后院苏萌和建军也考上了,他们两家说一起吃顿饭,就不那么张扬了,你们俩看呢?”
蔡晓丽就说:“妈,咱们家人多,咱家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的,一家人都有他们两家多了。要不然就一起去饭店吃,不行就咱们自家吃。”
韩妈妈一想也是,自家九个人,他们两家加起来才八个人。
“行,明天我和他们去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