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村,是朱玉!”
当朱元璋看见,奏疏最后的刻字,所写的商贩来自江宁村,他立马就认定,这套《治蝗三十六法》是朱玉所创。
江宁村的庄主,可是朱玉啊!
事情发生到这,朱元璋似乎明白了。
他缓缓合上,那本《治蝗三十六法》,轻轻摸着下巴。
“不亏是你,朱玉。”
“我当这世间,有比你更超凡脱俗之大才。想不到转来转去,又回到你的身上了!”
原本朱元璋还在震惊,倒地是谁能够有这样的本事。
可以把蝗灾大难,可以细分的如此详细,针对它的特点习性,生活习惯和天敌,等等一些的全方位注解,从而研发出一套套绝妙的方法,治理蝗虫。
甚至在这本书上,也提起“牧鸡治蝗”。
如此惊艳之才,让朱元璋以为,这个世上还有比朱玉,更加博学多才,惊艳绝世的人出现了。
可寻到最后,竟还是朱玉的头上。
朱元璋释怀的笑了。
一方面,他曾紧张此人是谁。另一方面,让看到最后一个,还是朱玉时,对于他的能力,舍他其谁。
他明白,当初的朱玉,只是把其中较快地方法告诉了自己。
其实对于蝗虫得治理,他心中一直有很多的学问,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不错,当时对于蝗灾的救治,确实只有此法。
此时,只见朱元璋一脸怡然笑意。
“好哇,有了这本《治蝗三十六法》的上方良策,我相信以后的大明王朝,定不会再让天下百姓,再受蝗虫饥荒之苦!
朱元璋一番豪言壮语,台下的锦衣卫毛骧,立马扣拳附和。
“陛下英明,由有此方,天下百姓,定会谨记隆恩!”
“哈哈哈…这可不是我的注意。”
“真正有英明才智的人,是朱玉!”
“这回,我要好好跟他见上一面。”
说罢,朱元璋摆手,拿上《治蝗三十六法》,离开应天大殿。
“朱玉?”
留下的锦衣卫毛骧,一头雾水。
嘴巴念叨着此人,脑海不停寻找,似乎在宫中这么多年,从未听过皇室一家,有此名的人。
这人,到底是谁呢?。
大明皇上拿到治蝗的良方,宣称可让大明王朝,从此不受蝗虫之灾,百姓不受饥饿之苦。
如此贯世古今的大能之法,皇上却归功于“朱玉”这个人。
难道,此人就是创出此法之人?
那可真是太厉害了!
整个天下历朝历代,诸子百家,旷世奇才世世代代尽出,从未有人能以一人之力,造出救世解灾之法。
此人竟然能够做到。
并且,还有得到皇上的亲口赏识。
先前的水灾与蝗灾两策,皇上都曾提起,是采纳此人的建议。
可见此人,不但拥有天下之绝世奇才。更有皇上,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以后要有机会见过此人,定要上前拜见,混个脸熟。
皇帝朱元璋,离开应天大殿之后。
一路朝内阁走去。
这次,朱元璋已经准备好,再次前往江宁村,去见朱玉。
不过再次前,他的心里还有办一件事。
内阁。
办理国政大事之地,外造朱漆绿桩黑瓦。
踏入殿内,六七位内阁辅臣大学士,正搂着一叠叠奏疏和文献,似乎的交接和办理。
其最后的审批人,正是当朝太子。
“陛下圣安!”
当有人发现,皇帝朱元璋入殿,立马行礼。
太子殿下也发现,随声立即起身:“儿臣拜见父皇。”
“行了,不必拘礼。”
朱元璋一笑,一把拉住太子的胳膊。这次来,他可是带着目的。
在太子面前,伸出《治蝗三十六法》的册子。
“太子,你一直说朕受人欺骗。说那江宁村的朱玉,是个奸滑的神棍。”
“如今水灾已去,蝗灾也在朱玉提出偏法下,得到有效的防治。虽未彻底铲除,却比往前,有了巨大的改善。”
“今日,常遇春有上书一本,提出了在蝗灾区,一普通百姓得《治蝗三十六法》,家中竟无一片庄稼,受蝗虫吞噬。”
“后常遇春去调查,发现农民孙安民,是听从一位来自江宁村商贩所说。”
“而商贩曾亲口说到,此方法出自庄主之口。此村十年都不见蝗虫!”
“这个朱玉,就是江宁村的庄主!”
“你看看吧!”
朱元璋说着,册子递在对方手里。
“什么?十年不见蝗灾?”
太子顿感吃惊。
他不可置信,接过皇帝手中的《治蝗三十六法》册子,瞪大眼睛快速翻看。
这一看,让太子殿下一下镇住了。
普天之下,无人可解的蝗虫之灾。这本书上,竟然记载种种蝗虫的习性,以及逐一特点,防范之法,事无巨细。
一下子,让太子看呆了。深深吸一口气,慢慢感慨。
“想不到,天下真有人,对蝗灾治理,有如此高深的见解。”
“实在了不得,有了此册的方子,以后的大明百姓,再也不用受蝗虫吃庄稼的苦楚了。”
朱元璋得意的微笑:“这下,你见识到朱玉的才能了吧”
“怎么样,随朕一起,亲自去见见这个朱玉?”
“等你亲自见到他,定会当场明白,你曾经对他有多深的误会。”
太子殿下紧紧盯着册子,很久都没放下。
听见皇帝说此话,他犹豫几分。
虽在犹豫,却不是因为朱玉的误会。
俯下身,对朱元璋解释。
“父皇,儿臣在内阁整日政务忙碌,实在抽不开身。”
“若此书真的出自那朱玉之手,不得不说,他却是满腹才华。”
“儿臣佩服!”
“就一天?都没时间?”朱元璋一问,太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父皇莫怪,儿臣实在繁忙,不能前去见上一面。毕竟天下之事,才是要紧。”
听太子一意,朱元璋作罢没有强求。
为了锻炼太子朱标的能力,朱元璋现在把国事,几乎全部扔给他身上。
现在的大小事物,几乎都在等着太子在内阁审批,根本抽不开身。
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如此清闲,想要去哪就去哪。
既然太子没有功夫。
那就和宁国公主一起去,这妮子想见朱玉很久了。
朱元璋心底盘算,走出殿外。这时,内阁门口身后一名随行侍从禀报。
“启禀陛下,燕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