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殿内。
马三刀抓着脑袋思索着手中的图纸。
好家伙,如果让他去杀人打仗那他马三刀废话不多说,直接提着对方的头来交差。
但是舞文弄墨,研究图纸他可真的是一窍不通。
这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还有奇奇怪怪的标志,看都看不懂还怎么打造?
不过他也不用担心,陛下自然明白他马三刀的肚子里有多少墨水。
如此来只不过是让自己来走个流程而已,当真让他去搞出一个什么来那不是开玩笑吗?
不过皇上吩咐的工作不管如何也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马三刀当下接了命令就要离开,突然又被朱元璋给叫住。
“马三刀,你先等一等,咱还有事要交代!”朱元璋说着眉头一皱思索着什么。
这时,大明建国也有一段时间了,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啊。
百姓自然不用说了,世世代代最数百姓受累了,承担着国家运作的同时又背负着各个阶层的打压。
这是作为农民起义出生的朱元璋最清楚不过了。
农民其实最好统治了,给口饭吃就可以,只要喂饱就不会生事。
就像道家所说,强其筋骨,弱其智志!
什么意思?
就是要让百姓吃饱喝足,最好别学习,百姓学习通了,那就不安分守己了。
所以大多数朝代都不会让百姓学习书本知识的。
而朱元璋不这么干,他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给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读书环境。
这项制度从洪武年间持续到,大明结束。
可见一斑!
现在在朱元璋心中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士大夫阶层人心安定。
如何让士绅阶层明白,天下已经彻底稳定,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了。
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科举!
科举并不简简单单是选拔人才那么简单,他还承担着许多潜在的功效。
安抚人心稳定国策,就如同王朝颁发万年历一样,人们总会觉得一个崭新的时代刚刚开始。
朱元璋对于科举,心中也早已琢磨良久。
而最为核心的工作便是选择一位能够稳定大局的,还能代表士大夫阶层的官员来主持。
朱元璋沉思片刻,“给咱把李善长和宋濂叫进宫来!”
“不对,是请进宫来,记得一定要请进来,咱大明要比他任何朝代都重人才。”
“遵命!”一旁的内官恭恭敬敬地领命离开。
“皇上,咱这是要干什么?您一向不都很重视人才吗?”
马三刀疑惑道,心思单纯的他哪知道朱元璋的用意。
“你个土包子,平时让你多看看书,就是嚷嚷着不看,这工部的差事干的丢不丢人啊?”
朱元璋骂骂咧咧的说着,而一旁的马三刀却不以为意。
“皇上,咱不识字不照样把那些识字的鞑子打跑了?”
“咱不识字,不照样比那些文臣出的力气多?”
马三刀说着,朱元璋却不置可否,只能不和他争论了。
每次让他读点书,他能说出一万种不读书的借口。
想一想,人家三国时期还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
咱也是一国之君,可君臣之事到咱这儿就不一样了呢?
咋就没有书上说的那般君臣关系了呢?
半晌,李善长与宋濂二人都纷纷来到宫门前。
“陛下,李柱国与宋大人已都在宫门外侯着!”
宦官尖声细语说着。
朱元璋正了正衣冠,说道:“给咱请进来?”
说罢,朱元璋又突然伸手打住。
“等一等,咱亲自去接二位科考主官金殿议事!”
朱元璋说着便亲自走出大殿外,此时李善长二人也都看到了朱元璋超二人走来。
二人也都知道朝堂科举之礼数,见皇上前来接见自己也并未表现出什么。
都是恭恭敬敬地站着,拱手向朱元璋行礼。
不过可以看出李善长对此次主持大考十分的激动,眼睛里满是星光。
朱元璋上去扶着二人朝金殿走去,还特别说道:
“二位,一定要为咱们大明把人才都选出来!”
“让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都能看到,咱大明选贤任能的气量!”
朱元璋一边笑呵呵的说着一边待着二人往宫中走。
片刻后,几人都进了金殿,行过必要的礼数后朱元璋跟二人认真商议起来。
“这是咱大明开国以来,首次恩科,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朱元璋郑重其事地说着,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十分的严肃。
“陛下放心,老臣已经反反复复检查了十几遍了,若是出一点差错陛下尽管拿老臣脑袋问事!”
李善长也是十分郑重地承诺着,此次地主持科举的意义非常之大。
因为在诸多官员中,齐名的几位都是科举出身,甚至还有刘伯温这种状元出身。
宋濂、刘伯温等人,绝对可以说是科举方面的精英人物。
可陛下仍然是选择了自己,想他李善长考个秀才都费不少力气。
很不要提那作为一生痛点的进士不第!
而且在这个时代,状元歧视榜眼,榜眼歧视探花,探花歧视普通进士。
进士就只能歧视举人和秀才了。
总之古代这种学历歧视,要远远超过了后事!
那几乎是一种阶级上的歧视,没有可缓和之处。
而朱元璋却将主持考试这个重任交给自己,可见陛下用心良苦。
几人商议半晌,将一些基本的事项都商议完成,也就先后离开。
之后朱元璋又将马三刀传唤到身边。
“咱大明要开科考,天下学子们考试的聚学堂你得给修的漂漂亮亮!”
“要让天下的学子们都知道,咱们大明的光辉伟大!”
“聚学堂的事情一定不要出错,不然别怪咱不讲人情!”
朱元璋十分严肃的说道,眉宇间那份担当已经毫无遮挡。
“陛下放心,一定不会出错的!”
“我一定会按照陛下所说将举子们考试的场所修的漂漂亮亮,大大气气。”
马三刀信誓旦旦的说道,脸上十分的真诚。
吩咐完一切事宜,朱元璋再次看了看手中的玩具汽车。
一种欣慰感油然而生,仿佛这个物件可以安抚他的心情。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马皇后,急忙带着玩具汽车朝着马皇后寝宫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