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我们没选择“地心说”而选择了“日心说”,并不是因为前者不准确,而是因为在两者同样准确的前提下,“日心说”更加简洁。在哥白尼之前的时代,坚持“地心说”的天文学家们为了让理论能和观测结果相符合,不得不给太阳等星球画出非常复杂的轨道来。比如让太阳在一个大圆周运动上再做小圆周运动,就好像螺旋一般。如果他们按照观测结果,不断地修正理论,那么这套“地心说”学说有一天也可以和“日心说”理论一样准确。但是模型和计算过程肯定就无比复杂了。
如果我们按照这两个标准去评价牛顿力学,那么它绝对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理论。
我们知道,牛顿的力学定律非常简单,就三句话,初中生就能学会。
但是这简单的三句话,却可以解释从小到一块石子大到一个星球,宇宙中一切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以当时的观测条件,预测的结果是极为精确的。就算是向来被人们当做神的群星,牛顿说它们下一步该出现在哪,它们就出现在哪。
学会了这几条公式的人就可以指着天空说:
星辰万物,皆服从于我。
再庞大复杂的世界,也敌不过几个数学公式。
从有文明开始,人类面对宇宙的种种奇妙现象只能俯首膜拜,已经有几千年了。这时牛顿从天而降,轻轻一点手指,整个宇宙立刻缩身于他的三条定律中,不敢有半点造次。
就像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牛顿去世后给他写的诗:
自然和自然律隐没在黑暗中
神说“要有牛顿”
万物俱成光明1
这不就是神吗!
要换成是我,那时候也得成为牛顿的粉丝,简称“牛腩”,成天在胡克和莱布尼兹博客上刷留言:谁说偶滴顿顿素抄袭了,就算素抄,你们有他抄滴那么好看吗?
1643年,牛顿出生在乡下的小村子里。他的母亲只想让他当一名普通的农夫。1727年牛顿逝世后,被安葬在英国最高级别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英国给他举行的是国葬,送葬队伍绵延几里,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官。
一个平民能获得比王公贵族更大的荣耀,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就在牛顿下葬的同年,地球的另一端,伟大的雍正皇帝正在下诏驱逐传教士。南怀仁送给先帝康熙爷的各种科学书籍和实验器具,早就被清廷贵族们扔到了一边。贤臣们叫着:“其所云人之知识记忆皆系于头脑等语,于理实为舛谬。”——西洋人竟然说知识存在于人脑里,这话太他妈扯淡啦!
所以当一百多年后,殖民者把按照牛顿力学设计的炮弹扔向中国海岸的时候,我们除了痛心疾首之外,还应该有两个字浮上脑海:
活该。
我们回到牛顿时代的欧洲,看看牛顿力学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它大大缩小了神学的地盘。
原先人类难以给现象繁多的物理世界一个满意的解释,自然倾向于诉诸神力。如今牛顿给了解释,而且无比精确。
而且不仅是物理世界,连灵魂的存在也被局限得很小了。
在古代,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必须受到外力才会运动,而有生命的物体自己就能运动。这就是灵魂存在的证据呀,灵魂是负责“驱动”身体的。然而牛顿和他之后的科学家们证明,生物的肌体也遵循物理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的规律。生物运动是纯粹的力学现象,并不需要灵魂的“驱动”。
顺着牛顿力学的思路,有人开始想,既然世间万物都要臣服于运动规律,那么动物、人类的身体,是不是也会臣服于这些规律?进一步想,是不是人类的思想、感情也会符合运动规律?是不是我们头脑中的一切意识,其实都不过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用物理学去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观点就叫做“机械论”。
机械论很好理解,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受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训练。机械论就是除掉了辩证那部分的唯物主义,也可以叫做“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论和我们之前说过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都不太相同。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关心的是真理的来源,一个说是归纳,一个说是推理。机械论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经验主义,认为我们能观测到的东西就是真的。但机械论并不真的关心这个问题,当经验主义者们讨论经验到底可不可靠的时候,机械论者不屑回答这个问题,它直接说:经验不可靠还有啥可靠?
对于理性主义,机械论者就更不屑了。机械论者不相信这世上存在什么高于客观世界的理性。他们认为精神是由物质决定的,精神世界也要符合物理定律。所以研究这世界,我们只要学好科学就行了。
在哲学史上,机械论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实际上,我们今天各个流派的哲学,在古希腊都可以找到源头。只是牛顿之前的机械论缺乏根据,影响力也就不大。而牛顿的出现使得机械论有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不断证明牛顿力学的成功,也就相当于在不断扩大机械论的地盘。
有科学在,谁打得过它啊?
就像经验主义者集中在英国、牛顿是英国人一样,机械论的急先锋也是一个英国人。他叫做霍布斯。
霍布斯正好出生在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时期。据说霍布斯的母亲因为听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要打过来了,在惊吓中早产生出了霍布斯。
霍布斯基本上和牛顿是同一时期的人。霍布斯给培根当过秘书,可想而知他受到了经验主义的影响。
霍布斯拿铃声来说明他的机械论观点。他说,在铃铛颤动直到我们听到声音这段时间里,铃铛只有运动没有铃声,空气只有运动没有铃声,传到我们的耳朵了就产生了铃声。所以真正存在的是运动,不是声音。
作为英国人,作为机械论者,霍布斯也参与到了英国同欧洲大陆的哲学辩论之中。那还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时代。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霍布斯不理解笛卡尔的本意,就跟人家抬杠说,我还“我散步故我在”呢,那么我就是一散步。这把笛卡尔给气坏了。
霍布斯还发现了理性主义者的空谈问题,说斯宾诺莎的哲学结论没有什么意义,推理出来的不过是一堆定义罢了。
在英国经验主义对抗大陆理性主义的战争里,霍布斯算是尽了英国人的力。不过他和洛克一样最终投靠了荷兰:霍布斯在英国也受到了迫害,最后只能在荷兰出书。
这再次说明了,在学术争论中,坚船利炮没有用,只有开明的言论政策才最有用。就算英国人能在军事上打败荷兰人,但只要荷兰比其他国家更开明,那么全欧洲的知识精英早晚都要投奔到荷兰去。
除了霍布斯外,当时还有个叫拉美特利的医生写了一本《人是机器》,说人体完全按照力学规律运转,精神只是人脑中肌肉的作用,人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脑离心脏比较近,供血多,所以人就有理性。
这些话放到今天就是疯话。但是今天医学家对人脑的研究,其实仍没逃出这个思路:大部分医学家不相信人的意识能超越于物质存在,而是认为大脑的物质运动是人的精神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其他流派的哲学家看来,机械论未免过于冷冰冰,而且后面我们会说到,它还会导向一个非常危险的结论。因此它一直饱受批评。然而我觉得,无论最终对它的评价如何,机械论本身的初衷却是很美好的:它要建立一个用数学统治的美丽新世界。
17、18世纪的人们相信、崇拜牛顿的学说,那时的机械论也被认为有着伟大的前途。机械论者希望,有一天在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领域,都可以应用牛顿力学,或者像牛顿力学那样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去解释它们。
到了那时,人类理解、设计社会也可以像用力学去计算天体一样简单便捷。人类可以按照这些公式,设计出一个完美且稳定的社会。我们可以自信满满地保证每一个社会政策都是对人类利益的最优解,就像我们可以保证每一个新发明的机械都是对力学的最优解一样。那样可以避免多少人间悲剧啊。
或许有一天,人们发现解读世间万物的密码真就存在于一组数学公式中,一切都豁然开朗,人类对世界的见解跨入了全新的时代。这梦想不切实际吗?在牛顿之前,人们也没想过运动的规律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呀。
在我看来,机械论寄托了一个理科生对世界最美好的幻想:
伟大的宇宙啊,你无论多么广阔多么复杂,终将归结于数学公式之中。
机械论,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它对我们普通人最大的优点是:很容易被接受。
人活着就要和物质打交道,这是最基本的事。你想想,假如有一个为了一日三餐要忍受痛苦搬砖挖墙的工人,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用尽各种肢体技巧来劳动以减少痛苦,想办法多挣一口饭以满足口舌之欲,对于这种时刻和感受斗争的人来说,你和他讲什么唯心主义?那自然会被当成不食人间疾苦的无聊空谈。
而且机械论还有日益强大的科学奇迹做后盾。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现代医学,就很容易接受“意识乃是神经活动的结果”这一机械论最关键的结论。可以说,我们周围生活的大部分人,对生活多少都要带一些唯物的观点。
然而机械论也有弱点。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实验证明物质能对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脑萎缩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打一棍子可以让人立刻昏厥),可以证明人类不能靠思想意念去改变物质,但是仍旧不能证明意志就是完全由物质决定的。
当一个人的身体失去生理功能而死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一动不动,对刺激没有反应,我们认为他的意识消失了。但我们如何去证明这一点呢?或许这个人一动不动仅仅是因为身体失去了生理功能,而不是意识消失呢?虽然这个假设感觉上很古怪,但是机械论却难以反驳它。
还有另一个反驳。唯物主义说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但是,当人没有意识的时候,又怎么知道那些物质是存在的呢?唯物主义者或许说,科学可以证明,但是科学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在意识无法触及的领域里,自然无法产生经验。因此科学对这些事物只能猜测,却证明不了任何东西。你或许不会同意,但没关系,对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