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没有必要畏惧
这个‘麻烦’来自于东方海外。
此时的世界航运业已陷入空前衰退,东方海外实业的财务危机开始表面化,今年才刚进入4月份,公司就已经出现2 4.8亿港元的资产负债,已濒临破产。
可以说,眼下的整个董氏航运集团已深陷危机之中,整个集团债务已高达200亿港元,债权人200余家,遍布全球5 0多个国家。
由于债务过多,作为抵押品的船只因航运业衰退而大幅贬值,董氏航运集团已资不抵债。
此时该集团向日本制造厂订造的24艘新船,更急需现金结账,于是触发财务危机。
身为董氏航运集团及东方海外实业主席的董坚华,所面对的是全球商业史上第三大宗企业挽救个案。
头两宗是美国的佳土拿车厂和洛歇飞机厂,其所承受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之所以说是天下的‘麻烦’,是因为董坚华来找徐洛‘借钱’。
“徐生,这就是现在东方海外的全部债务情况。”
董坚华将数份文件递上来,神情诚恳道,“虽然已经有了汇丰银行38亿港元备用信贷,但现在还是无力回天,我这次来,是希望能得到天下再出手帮忙。”
徐洛收下文件,认真查阅后,放下文件,道:“我认为现在东方海外实业要着力整顿资产,只有出售非核心业务及投资,才能改善财务状况并集中经营货柜运输业务。”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目前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董坚华道,“而且汇丰、兴业、汉华、东京银行等债权人需要我们有能够应对债务危机的能力。”
徐洛思考了下,道:“难道是想让你找一个有能力的股东?”
“对。”董坚华点头,接着道:“所以我就冒昧登门拜访。”
他现在的办法就是一个个找人帮忙,再一家一家找那些债权人谈。
徐洛道:“天下会向东方海外再注资1.5亿美元,让这家公司能得到继续营运的机会。”
“而且我看到你的文件里显示,东方海外持有香港国际货柜码头20 %股权,这20%的股权天下要了,其次,我认为你把这些非核心业务的产业出售后,应该成立一家新公司。”
“这家新的公司用于管理董氏集团名下的货柜船,专门负责货柜运输业务,这家公司成立的话,天下可以注资1亿美金,但我们要持有35%的股份。”
“我也打算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董坚华点头,“剩下的就一家一家谈。”
“民生银行可以再借贷一亿美金,这样一来,你的压力也就能够减轻。”徐洛又补充道。
董坚华脸上当即带着喜色,“多谢帮忙。”
“你可得好好爱惜好身子,要是累垮了,这钱我也没办法要回来。”徐洛打趣着道,“相信要不了十年,你就能让这家公司重获新生。”
“但愿吧。”董坚华道。
有了徐洛的保证,他的神情终于有所舒缓。
有了这3.5亿美元,董氏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去争取时间重组债务。
尽管现在船运业全球衰退,但只要再坚持几年,就能缓过来,所以徐洛才愿意投资这家公司。
而且香港除了东方海外以外,赵家的华光航业也遭遇到麻烦。
只是不知道赵老板什么时候会把他的那些古董拿出来拍卖。
董坚华心事重重过来,走时的心情已经终于不再那么重。
他站在天下的办公楼前,回首看向楼顶天下两个字,内心突然感觉到一种没办法形容的依赖感。
虽然他和徐洛喝茶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有事相求,徐洛都没有丝毫的推辞。
让人完全可以信赖。
解决东方海外的麻烦不算什么,徐洛还是想要太古的股份。
而汇丰银行这边,沈弼也正与一众董事召开会议。
他慷慨激昂地陈述道:“各位董事,汇丰不是慈善机构,我认为我们应该还是要以盈利为主,而且现在是汇丰的转折期,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将海丰银行和伦敦詹金宝公司的股份收回来。”
“一旦这两家公司的股份全部不在我们的手中,往后势必会对我们的发展有所影响。”
闻言,一位董事问道:“可我们和太古也是多年的商业伙伴,如果我们暗中将股份让给天下,会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多虑的。”另一位董事说道,“因为这些年太古的股份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盈利,反倒天下现在堵住我们的发展之路,我们更应该和天下交换股份。”
“不错,我也赞成和天下交换股份。”有人又说道,“现在以天下为首的华资正在虎虎生威,而英资也就剩下太古最大,看上去是岌岌可危,我认为我们没必要一直把伞借给他们。”
会议的商讨结果很快出来,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赞同将海丰等股份收回来。
如果股份还流落在外面,将会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而且还要浪费时间去和天下争夺这些股份,这完全没必要。
现在还是个人自扫门前雪。
虽然原则上是已经同意交换股份,但还需要进行商谈,比如补偿价之类的也要谈。
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不是开善堂,当然要尽可能索要好处。
会议结束后,沈弼就给徐洛打去电话。
表示可以就股份交换一事进行商谈,并希望能够尽快接触洽谈这些事情。
两人相约明日上午在汇丰洽谈。
挂断电话后,徐洛再次抬头看向白板上写着的【太古】二字。
自80年以来,和黄、怡和、九龙仓、会德丰等洋行先后被华资收购。
这些洋行,或自身,或其母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营不善,气势衰微。
而太古却处上升时期,是一系列收购战中,唯一未受损的大洋行,并且也没有一家华资把太古作为兼并的猎物。
虽然不做并购,但不代表不敢与其争锋。
第一个对太古发起争锋的便是曹光彪,而徐洛现在也只是紧随其后。
现在还控制在英资手中的仅中华电力公司和大东电报局,以及国泰航空等寥寥几家。
在这几家公司中,中电与大东不仅难收购,连参与竞争的可能性都没有。
如果是从某个角度来看,国泰也是不可收购的,因为太古控有约70%的股权,汇丰占 30%,且国泰是施怀雅家族的聚宝盆,无论如何都会抓住不放。
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比如从太古财团的支柱下手。
然而太古集团肯定也从怡和的惨败中吸取教训,那些可能存在的漏洞只怕也已经填补。
所以会比扳倒怡和还要吃力。
尽管困难重重,但没必要畏惧……